“十四五”期间,南岸区始终坚守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理念,以“融合共创”为底色,进一步形成文旅发展“品牌集群”。南岸区成功斩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南滨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品牌叠加发力,形成了独具南岸辨识度的品牌矩阵。近五年来,南岸区接待游客总量超2亿人次,接待游客总花费同比翻番,以实在的提升彰显融合发展的强劲动能。
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的探索中,南岸区走出了“文化铸魂、产业支撑、活动搭台、服务提质”的发展路径,让“诗与远方”在南岸印证,让巴渝文脉在南岸焕发新生。文化铸魂,让历史文脉在保护中传承。千年文化润名城,南岸以“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的理念,让沉睡的历史遗存再次出彩。目前,我区市保及以上不可移动文物对外开放率达92%以上,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五年来完成英国大使馆旧址、重庆黄山抗战旧址群、德国大使馆旧址等8处国保在内的30余项文物修缮工程;建成并开放南岸区博物馆、三峡文保科研基地、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开埠历史陈列馆等文博设施,成为了解南岸区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窗口。
产业支撑,让融合发展之路行稳致远。南岸区打造了国家级、市级“1+3+N”数字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发展格局,支持辖区企业灏瀚网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25年被评为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A股上市企业巨人网络持续稳定发展、多剧视频网络视听平台“LOKLOK”海外市场加速扩展。五年来,全区文旅体市场主体数量较“十三五”期间增长约30%;规上企业营收总额同比增速保持10%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总量年均约5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总量年均约45亿元,位居中心城区前列。我区先后引入中旅西南区域总部、橙狮体育和学而思西南总部、重庆时代峰峻等龙头企业落地;积极推动市级重点文旅项目重庆游乐园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建成投用南岸区文化艺术中心(茶园)、重庆开埠遗址公园、重庆国际马戏城二期、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龙门浩老街首开区及扩展街区下浩里、德庄大火锅园等文旅重点项目。
活动搭台,让南岸品牌在创新中传播。“十四”五期间,南岸区主动策划了重马国际消费季、电竞消费季、星空音乐节、假日“趣”南岸等系列具有“标志性、辨识度、大场景、影响力”的活动,配合开展春晚@南岸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及文创集市、新韵重庆无人机常态化展演、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CUBAL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与辉同行”阅山河重庆专场等重点活动。多次得到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文旅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文物局等主流媒体和官方自媒体的宣传报道,全媒体转发和全网曝光量累计近百亿次。南岸区还布局自媒体矩阵,开设抖音、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微博、小红书等文旅账号持续发声,累计粉丝量超70万。构建起“文旅体验引流-多元场景留客”闭环,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
服务提质,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千家万户。南岸着力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市民朋友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文化服务,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场舞、大家唱、书画赛、读书会等活动常态化开展,让文化浸润成为市民生活的日常。“十四五”期间,区图书馆、文化馆常年免费对外开放,年均开展文化活动500余场。文图两馆共获得160余个市级国家级奖项,其中南岸区“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成果成为全市唯一入选文旅部“2022~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二十佳案例”,资武太极南山引等6个文旅空间荣获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和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参与打造的戏剧《一票难求》,在刚刚落幕的国家第十四届艺术节上获得全国群星奖。
展望“十五五”,南岸将锚定文旅商体深度融合目标,全力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生态:以更高标准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匠心打造具有鲜明南岸辨识度的文旅新地标;以主动的担当、扎实的步履、真挚的服务,让沉睡的文脉“活”起来,让深度的体验“火”起来,让公共文化“暖”人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