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青网】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流量”的密码已悄然改变。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式的观光,而是渴望深度的、个性化的、能引发情感共鸣的“体验”。在浙江丽水莲都古堰画乡,一场名为《情绪野生WildMoods2025》的艺术事件,正成为当地探索“文旅3.0”——即“体验经济”模式——的生动实践。
“过去,游客来古堰画乡,或许是为了一睹千年古樟的风姿,或是漫步于青石板铺就的老街。而现在,我们希望他们是为了来‘过一种生活’。”作为《情绪野生WildMoods2025》艺术项目的内容方,52赫兹数字游民社区的负责人解云垚这样描述他们的初衷。
古堰画乡艺术中心(图片由"情绪野生"项目工作组提供)
《情绪野生WildMoods2025》艺术事件,由莲都区人民政府主办,丽水莲都农文旅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并联合新锐青年社群“52赫兹数字游民社区”的成员共同打造。整体内容围绕三大核心板块——国际艺术家驻留、公共艺术工作坊与综合艺术展览——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疗愈流程”,旨在探索艺术如何成为当代人重新连接“附近”、重塑内心图景的有效途径。
首先,一个名为《情绪野生:内心的气象学》的展览,汇集了多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作品共计70余组(180余件),引导观众在他人的表达中照见自己,达成情感的共鸣与理解。
每个人的内心都如同一片气象万千的原野,自有其阴晴风雨、晦明变幻。
巴比松精神的核心,正是一场从都市文明向自然旷野的“出走”;而此次在丽水莲都古堰画乡——这片延续着巴比松创作精神的土地上呈现的展览,本身便是一场被精心策划的、朝向内在世界的“精神远行”。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作品的静态陈列,更像是一幅细腻绘制的“情绪地图”。策展团队匠心构筑了一条富有仪式感的观展动线——始于“漫步”,继而“行山”“回望”,于“野餐”处稍作停歇,最终走向“归程”,引导观众穿行于由艺术作品交织而成的一处处精神景致,在旅程的尽头,完成一场回归自我的内在对话。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