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诗画人生相约篁岭,喜聊文旅话题!在时光的长河中,自己的思绪常常飘向那片魂牵梦萦的徽州大地!徽州啊,我们婺源离开你这个母体好像已经很久很久了。
每当自己抬头仰望,湛蓝寥廓的天空便映入眼帘,那澄澈的蓝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纯粹的色彩勾勒而成,没有一丝杂质,宛如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在头顶无限延展。天空中,偶尔也会飘来些许如雪的白云,它们形态各异,这些白云就仿佛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广袤的天空中互相追逐着、嬉戏着,它们的每一次飘动都带着一种自由自在的韵律,是那么惬意和快乐,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它们。
而此时的我,却独自沉浸在忧伤的情绪之中。时光悄然流逝,自己已经好久好久都没回徽州乡下的老家了。而那片承载着我童年记忆的青石板路,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模糊。曾经,老家的一切是那么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村口那棵古老的樟树,树下乘凉的老人,还有那回荡在小巷中的声声叫卖,如今却只能在记忆的角落里去寻觅。可是现在,甚至连想在梦里回到那片土地都变得异常艰难的了。每一个夜晚,我都期待着能在梦中与老家重逢,可常常却是在一片混沌中醒来,空留下满心的失落。
我是多么羡慕那些小燕子啊!每年一到春天,当大地开始复苏,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时候,它们就像一群坚守承诺的使者,准时飞回老家。它们轻盈地穿梭在天空中,用那灵动的身姿描绘着春天的画卷。冬去春来,年复一年,谁也记不清它们究竟已经飞过了几度春秋。
或许,它们见证了徽州大地的沧海桑田,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徽州人的悲欢离合,说不定它们还是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呢!就像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所写的那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小燕子,穿越了历史的时空,带着岁月的痕迹,依旧在每年春天如期归来,而我却只能在远方默默守望着。
徽州,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地域,对婺源来说已渐行渐远。在历史的变迁中,婺源与徽州的联系似乎也在逐渐淡化。曾经,徽州以其独特的文化、建筑和商业闻名于世。徽商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一句“无徽不成镇”道不尽往昔之辉煌;而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马头墙更成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因行政区划调整等诸多因素,婺源与徽州之间的纽带似乎变得越来越脆弱。但在我们每一个婺源人的心中,徽州的烙印却永远无法抹去。那些古老的传说、传统的习俗、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旧在婺源人的血液中流淌。
今天,自己谨以这首小诗献给那些永远怀念徽州的婺源人:“天阔白云追,老家无梦回。旧时王谢燕,几度伴春归。”这首诗,便是我对徽州老家的深深眷恋,也或许是对所有和我一样时常怀念徽州的婺源人的情感寄托吧?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无法让时光倒流回到过去,但那份对徽州的怀念,将永远在我们心中熠熠生辉。愿那片古老的土地,在岁月的长河中依旧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愿我们心中的徽州,永远是那片充满温暖和希望的精神家园。最后,我想说: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徽州,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