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系统梳理和全新表达蓟州历史文化脉络,推动完成“十四五”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独乐寺拥有中国现存八座辽代木构建筑两座,即山门与观音阁,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其独特的榫卯构造、木结构建造技术,无不彰显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这种建筑技术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也体现了古代建筑追求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在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灿若星辰的中华文明,传承着恢弘的古典建筑之美。
近年来,我区紧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主线,深度挖掘千年独乐寺的历史与古建价值,持续举办“独乐寺庙会”旅游活动,年均接待超2万余人次。成立蓟州建筑学社,研创六大类400余种文创产品,多样化的研学课程和学术展览让历史文化“看得见、带得走、传得开”。同时,借助新城古城联动更新,引入独乐主题邮局等新业态,连续三年举办“盛世渔阳独乐霓裳”系列文旅活动全面激发街区活力,渔阳古街成功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十四五”期间,我区始终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先后完成了独乐寺、白塔安防消防改造升级,黄崖关长城安防提升改造等工程。完成了全区72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数字化建档工作。同时,致力于“让文物走出库房”,特别挑选12件具有代表性的蓟州馆藏文物制作成邮票纪念封,对外发行。还编制了蓟州文物宣传图册,让文物走进大众视野。联合北京天坛公园大“IP”举办蓟州历史文化主题展览,129件文物及展品系统呈现史前以来蓟州的文化盛景和社会风貌,吸引500余万中外游客驻足观看。并新挖掘市、区级非遗项目33个,认定市、区级非遗体验基地12个和非遗工坊5家,推出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乡村”活动近百场,区级以上非遗项目得到活态传承。
此外,全区建有27个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98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年开展送戏下乡演出200多场,送文艺下乡演出50场,送电影下乡11000多场,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蓟州区春节联欢晚会、蓟州区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打造了“村级”品牌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文化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转载注明掌上蓟州
记者:丁永春
责编:吕晓猛
审核:王晓刚
监审:郭爱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