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北半球气温逐渐转凉,被誉为“候鸟天堂”的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于近日迎来了今年越冬候鸟的“先头部队”。在江西省余干县境内的康山水域、插旗洲等地,白鹤、白枕鹤、灰鹤、小天鹅等珍稀候鸟的少量个体已陆续抵达,它们比大部队提前约半个月飞临,正在浅水区和草洲上觅食、休憩,为后续即将到来的大种群“探路”蓄力。这批候鸟的顺利抵达,标志着鄱阳湖即将进入一年中万鸟云集的观鸟黄金季节。
与此同时,随着湖水周期性回落,余干县鄱阳湖畔绵延十余公里的蓼子花也在湖洲湿地上竞相绽放,形成壮观的粉色花带。花海、候鸟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构成独特景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余干县东塘乡富裕村、康山水域及大湖口沿岸,成片的蓼子花与湖水、草甸交织成一幅自然画卷。“沿着湖岸漫步,无边无际的粉色花海美不胜收。”来自南昌的游客宋女士赞叹道。蓼子花作为鄱阳湖湿地特有花卉,每年11月至12月的枯水期是其最佳生长期。为提升游客体验,当地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合理规划观光路线,设置观景设施,并安排志愿者引导文明游览。
康山候鸟自然保护区作为2004年获批设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4.3万公顷,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310余种鸟类的家园。保护区内栖息着白鹤、青头潜鸭等8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其中白鹤数量占全球总数的95%以上,余干因此被誉为“全球白鹤最重要的越冬地”。据专家预测,随着冷空气的持续南下,候鸟迁徙的主力大军将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陆续抵达鄱阳湖。届时,湖区将出现“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的壮丽生态奇观。
保护区建设了观鸟台、江豚湾等设施,让游客在不打扰野生动物的前提下,欣赏候鸟翱翔的壮观景象。这里还保存着明初鄱阳湖战役的历史遗迹忠臣庙,生态景观与人文底蕴相得益彰。
生态美景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来观鸟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康山乡农家乐老板张和平笑着说。这得益于余干县持续的生态实践,当地通过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湿地修复、水源治理等措施,为候鸟营造安全的越冬环境。同时,通过开展科普宣传,“爱鸟、护鸟、观鸟”已成为社会新风尚。
余干县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打造观鸟赏花、湿地研学等特色旅游产品。据统计,去年冬季当地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格局。
今日的余干,生态美景与百姓富足相得益彰。这片被鄱阳湖滋养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生态魅力,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