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宾馆底楼,落地门窗通透如镜,看到窗外的绿树,还有河边的杨柳,此处甚佳,不禁发出一声感叹,为身心回归自然也。
步入房间,仰面躺下,望着窗外,心里便踏实。“梦里不知身是客”,是耶非耶?睡在的地方是湖北沔阳小镇天鹅湖宾馆,这里是水乡,湖泊众多。我一介凡夫,把因尘俗纷扰而沉重混浊的身躯,托付给了皎皎的月色和粼粼的湖水,我相信,那一夜,我的灵魂被洗涤了。
晨起,神清气爽,我穿过柳丝垂拂的步道,踏上湖边木栈道,直至亲水平台。手拿笔与小本子,一边看一边遐想,每到会心会意处,就随时记下。远处,青山如黛,依旧是未被惊扰的模样;一湖碧水清漾,静流无声。湖上有仿古水榭、亭台、楼阁静默伫立,与自然景致衔接匹配;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沿岸生长,烘托出整体环境的安谧氛围。
忽见池杉。池杉不及水杉高大,想来是因水而得名,它们或半立于水中,或栖息于岸边。我以前多有接触河道的机会,识得了剑兰、美人蕉等净化水体的水生植物,然终究不专业,见他乡湖泊中有相似的草木,却难辨其间细微差别。
池杉是此番新交,而芦苇和杨柳都是故旧,一见便有熟悉的亲切感。随处可见的随风摇曳的杨柳,最是抒情,也最惹人感伤。自古以来,文人骚客与之缠绵纠结,从未间断。杨柳依依,不诉说,却胜过千言万语。而芦苇就太率性了,靠水沿岸随便这么一站,无论水域局促还是宽阔,都蔚然一片。它们拥抱在一起,只要脚下有一片水和泥就能生长,撑起一席之地上的朗朗天空。
正感叹时,忽然瞥见水面上不知从哪里漂来的一片一片荷叶。或许,它们早已躺在水面几天几夜了。我初来乍到,一见倾心。那荷叶舒展坦荡,即使脱离了根茎,依然保持原有的姿态,不亢不卑,实属难得。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我也有这样的喟叹了。我看湖那边团团簇簇的荷叶当中,间或有红色的花朵冒出其上。这个光景,说明荷花盛开的时节已过,这几片荷叶应是从那荷塘而来,一路漂泊到此。它们离群索居,但依旧端庄从容,保持着“暮年”最后的一丝尊严。水的浮力顶托,加上与生俱来的凫水本能,它们一点也没有沉沦状,只是换了一种姿势,将美的昂扬向上继续展示于人。告别了集体,开启了单体重生,纵然合唱改成了独吟,纵然势单力薄,也要完成自己生命最后的绝响。这,是否暗喻了每一个的余生?
绕湖四周,有木栈道和亭台楼阁环环相扣,无穷碧色尽可揽入眼底。尚年幼的池杉,有三根树干呈三足鼎立支撑;木栈道上的柳树枝叶依依垂下,一如姑娘的秀发,不经意间撩人拂面;那些仿古建筑,与开阔的湖面甚是契合,这是人们追求远古不可得,转而依靠仿古再现古韵的尝试,无需苛责,唯有赞叹!
回来后,我的脑海中尽是苍翠的青山、澄碧的湖水。但是,那几片孤独傲然的荷叶,它们占据了我心扉的一角。
原标题:《漂来的荷叶,是否暗喻了每一个的余生》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黄玮
来源:作者:朱全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