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州城,在广西来说,指的是扶绥县城以前的名字。不过新宁州变成扶绥县,看起来简单,但这“变”字,认真论起来,那可就是一段复杂的历史了。
简单的说,新宁州的建制,始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民国时改为扶南县,到1951年时,扶南县和当时的同正县,绥渌县合并,成为了今天的扶绥县。合并后新县的治所,就在这个曾经的新宁州城。
新县城为何选择在这里呢?主要也是因为这个州城有着近四百年的城建历史,相对同正县,绥渌县的城址,各方面比较完善,那自然就是理想的新县发展之地了。
明代的时候,当时广西西部一带都是土司林立之地,由于土官制度,土司制度的特殊性,朝廷对这些地方还缺乏直接管理的条件,由此,区域内的一些土官之间会产生自我膨胀的欲念,就会爆发一些争权夺利之事,就引发地方时局不稳,民生不安的影响了。
像到了隆庆年时,当地武牟(武官称谓)钱应龙贪腐,从而引发民众激变,区域小社会就动荡起来了,各种治安事件频发,那相邻的忠州土官黄贤相为了自己的利益,趁机煽动民变,驱逐官军,占领营堡,罗阳土县的土官也纵容贼人劫掠村庄,那更是激化了社会的矛盾。
对于这种变乱,朝廷官府只能以武力进驻地方,打击地方作乱势力。在隆庆五年(1571年),地方平息后,作为主管地的南宁府申义,向朝廷请求,在区域内就近增设的一个新行政建制,以更好的管理地方。
那新行政建制,当然在找个地方办公建城了,在哪建呢?
在当地有一个传说,说当时官府有五位官员亲到地方考察,找一个适合建城的地方,按地方的建议,原定在“金竹州”(今龙头乡坛龙村)建设城的,但这个地五位官员骑着马,进入了这片“金竹州”堪查地形时,本想下马走走看看的,结果,这五匹马却“不从意”了,一直还想往前走,还一直在嘶叫,自然的,几位官员也没办法下马。
连续两次,几位官员虽然到了地方,却都没能认真堪查地形,回来后,觉得这马有点不正常,是不是有什么蹊跷,所以,到了第三次到了地方,几位官员干脆不对马匹作任何的约束,而是“任马行”,结果这五匹马就把五位官员带到“定渌峒”(今天县城的位置)才停下来。
几位官员见马停了,才安安稳稳的下马,巡视四周,结果发现此处东面平南面山,左江西来往东流,“风水极好”,所以就回去“打报告”,决定在此处建新城。
这个新城,新的行政建制叫什么呢?顾名思义:这里刚刚得到安宁,取“新圉宁谧”之意,所以就叫“新宁”,由于这里是处于土司,土官之地,所以设为“州”,于是,新宁州的历史开始了。
当然,这种说法可能有点“神化”,估计是由地方的山水风光引伸出来的一个“美丽传说”,也是地方的一个人文故事传说了。
就在明隆庆六年(1572年)正月,新成立的州官府就在本地招集属地村民,一起建设新州城。由于条件所限,最开始建设的是“土城”,即州城城墙是以“土”为主要材料,以当时的建城工艺来建设,历时一年多,在第二年,明万历元年(1573年)秋竣工。
城有了,城内的街区也进行了规划,城开东,南,西,北四门,每座城门都有名字,东门称“宾旸门”,南门称“禾熏门”,西门称“含晖门”,北门称“拱辰门”。城内以石条,片石铺街道把四门相通。四街相交为十字街。
同时四街也把州城分为四部分,北城为行政办公区域,大多数官府署衙都在北城,南城则有两个大水塘,周边以民居为多,西门外则设圩市,平时周边乡村的人到西门外摆摊成圩,成为新宁州城重要的商业之地。
到明万历五年(1577年),随着新宁州建置的逐步正常,到位,官府继续征集民夫加固修城,在原土城墙的内外用石砖筑砌,并加高加厚加固。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生活稳定,新宁州城内外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按照社会习惯,地方习俗,明清两代人们在城内外建了很多的官署,神坛与庙宇,如文庙武庙,书院,县衙,社稷坛、先农坛、城隍庙、厉坛、真武庙、和含庙、班氏庙、 文昌祠、 霍公祠、崇报祠、义勇祠、节孝祠、文昌阁、魁星阁、三清观、观音堂等 (今皆废圯)。
最后,一座高一丈五尺,一丈六尺厚,垛口高五尺,周长七百六十七丈的完整的古代城池得以建成。
不过,明代以后,这座新宁州城就进入了一个命运多舛的时期了,反复的修补。
雍正四年(1726年),因为自然气候原因,西城墙倒塌了二百余丈。
咸丰年间,以本地吴凌云为首的天地会组织起兵攻占了新宁州城,建立了延陵国,刀光剑影间,新宁州城也几遭破损。
光绪年北城墙又塌三处。
但这多次倒塌,城池都得到后续的维修与修复,到民国的时候,这座城池都还基本完整的立在原地。
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由于日机进入广西轰炸,受此影响,形势所迫,为了方便疏散城内居民,不给日机作坐标,当局下令拆城墙,这也是当时广西各地最为普遍的事情,广西各地原有的城池,绝大部分都是这个时期正式拆除的。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扶绥县城开始了更多的城市建设,“城区”范围不再局限于城池之内,开始在原来城池内外建设,学校,市场,城内外的道路建设等等。
建国后,随着县城人口渐增,加上机关单位增多,各种单位在城中纷纷选址建设,扶绥县城重新规划,渐渐发展成今天的样子。而曾经的古代旧城,则在一次次的建设中,渐渐消失难寻,只剩下一些旧地名流传,对应着现在史籍上的记载。
如西街,东街,关帝庙之类。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