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7日,东南卫视科普节目《自然公开课》第四课正式播出。本期节目取景于湄公河旅游旗下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以“实地取景+科学解读”的方式,带领观众走进这片生物多样性富集的自然秘境。中国科学院动物学博士陈睿与青少年探索团共同呈现了一堂“没有天花板的课堂”,展现自然保护与科普传播的深度融合。
一、绿林取景,《自然公开课》生动启幕
2025年8月,《自然公开课》作为第28届“星光奖”获奖作品《海洋公开课》的延续,将镜头从蔚蓝海洋延伸至青山绿水,聚焦珍稀动植物与生态系统保护,选址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不仅因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更因其作为自然科普研学基地的深厚积淀。节目中,科学家与青少年探索团穿行于原始森林之间,观察野生动物、辨识珍稀植物、解密生态密码,将“课堂”搬进自然,让知识在行走中生根发芽。
节目以“实景+科普”为特色,打破传统科普节目的说教模式,通过互动探索、科学实验、专家讲解等环节,构建起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课堂”。观众将跟随镜头,与蜂猴对视、在芭蕉下躲雨、探讨熊狸和犀牛的MBTI,感受生物多样性的真实魅力。
移步换景,心随境转,徜徉绿海中,聆听珍禽异兽、草木花果娓娓道来,不仅提升了科普内容的感染力,也为生态旅游与自然教育的复合发展提供了活态融合新路径,将这片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观众和游客眼前徐徐铺展。
二、生态守护,“保护性开发”书写答卷
正是这块北回归线上的绿肺,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守住了久居城市的人们对雨林的想象,更守住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的“前沿阵地”。据统计,公园仅用不到0.2%的划定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却有效保护了216.23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推动周边退耕还林面积增长25%,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
其中,园区内的“云南虫谷森林体验馆” 作为云南首个昆虫主题互动探索馆,开设“昆虫王国”生态观察、“标本制作” 与“昆虫旅馆”搭建等实践环节。此外,“木刻体验”、“植物扎染” 与“秘境太阳河情景秀” 等融合非遗文化与民族艺术的课程,进一步丰富了游客具身体验。参与者通过追踪动物踪迹、记录生态数据、亲手搭建昆虫栖息地等互动,亲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完整过程。园区也因此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活态博物馆”。
“云南虫谷森林体验馆”实拍图
在这里,生态旅游与科普教育深度融合。在游客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全方位展现人类与多物种共居共话,共生共荣的和美生态图景。
三、深植热土,生态文旅品牌花繁果盛
作为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的母公司,湄公河旅游三十年来躬耕生态文旅,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旅游开发生态可持续的实践,推动多个国家级生态项目落地,打造了以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为代表的一批示范性生态景区,正如《自然公开课》中所呈现的,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不仅是“取景地”,更是“教学内容”本身,作为云南省首批国家公园试点、全国探险旅游精品景区,园区建设和运营始终以“保护原始森林,爱护野生动物,传播民族文化”为使命,坚持“保护性开发”的绿色发展路径,真正做到“栈道之上,为树避让;栈道之下,花草生长”,成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航拍图
此次东南卫视《自然公开课》科普栏目与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的携手,不仅是一次媒体与景区的成功联动,更是一场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的深度对话。未来,随着更多“没有天花板的课堂”在自然中展开,必将会有更多绿色的种子,在神州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