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烟台之行住在烟台火车站附近,早上起来,搭乘动车,沿海岸线东行,来到威海站。同样是在火车站附近找了家酒店住下,便开启了威海之行,第一站准备先到博物馆转转。
在韩乐坊旁边的青岛中路坐上公交,一路向北直行,一直来到青岛北路,在与崂山路的交汇处下车,马路对面是威海文化艺术中心,看导航博物馆应该就在此地。当时还看到了北方海边特有的平流雾,第二天的新闻联播竟播放了有关此事的报道。
来到艺术中心门口时已近中午,见门口有一辆售货车正在售卖现做汉堡,便要了一个作为午餐。等待过程中顺便打听了一下,确认博物馆就在此大楼内。当天是周末,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来到这里参加各种兴趣班,艺术中心前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原来,这栋大楼里集中了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城市规划馆、科技馆、美术馆和博物馆,其中博物馆位于三层,看来规模应该并不是特别大。透过大厅后面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外面的大海,海面雾气朦朦。
来到三楼,果然找到了博物馆,占据了三层的整个空间。威海历史文化展是其主展览,展览的主题为“夷风古韵,威震海疆”。威海取名威震海疆,是扼京津咽喉之地,明清时成为抵御外来势力的前沿阵地,五百年来,曾饱受外来的侵袭。到了近代,北洋水师提督署在刘公岛建立,然而,甲午海战的失利,让威海更是陷入到被小本子和英国佬强租的噩梦之中。
“夷风古韵”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在古代我国东部各民族被称作东夷,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威海大地就有原始的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商周时期,胶东半岛的夷人同样也进入到青铜时代。秦汉时期,秦始皇和汉武帝多次东巡到达威海,使东夷土著文化正式融入到中原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威海是古代中原文明与海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之一,先秦时期,人们开通了北上辽东、南下吴越东、达朝鲜、日本的航线,使东方文明的发展走在了时代的前列。金大定年间,王重阳带领马钰等弟子在文登一带传教,创立全真教史上第一个教团。昆嵛山又名姑余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老学派便慕名来此传真布道,使其成为方仙道和全真派的发祥地。
明代时,为抵御倭寇,在威海设立威海卫,取“威震疆海”之意,威海由此得名。明朝政府在沿海设立了众多海防机构,其中威海卫与天津卫、镇海卫和金山卫一起被誉为“明代四大名卫”。
清政府逐渐撤销了明代的卫所建置,以成山水师取而代之。1888年,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成立,并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海防基地。然而,爆发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让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威海卫落入小鬼子之手。1898年,由英政府垫付甲午战争赔款,小鬼子撤离,威海卫沦为英国佬的殖民地。
威海被英国租占后,竟成了在华欧洲人心中有名的度假胜地,直到1930年,在中国人民的不懈抗争下,威海卫及海港内群岛交还中国,十年后,随着刘公岛的收回,威海才完全回到祖国的怀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