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祠公园的中轴线并非直线,而是一条随着自然风貌和历史建筑变化的曲线。从东大门入园,经过唐园,进入在田别墅,再往前就是晋祠博物馆。如果仅从中轴线看晋祠,唐园是前奏,晋祠博物馆是高潮,中间的在田别墅是过渡地带。在田别墅是一组建筑群,其景观不乏精彩之处。
在田别墅的主要建筑没有建在晋祠公园中轴线上,而是分立于中轴线两侧。主要有北侧的伏龙园和南侧的德隐斋。这里是民国时期晋绥军将领周玳的私人花园。最初,周玳以100块大洋一亩的高价买下晋祠的20亩水田,开始营建别墅,后来,周围的地几乎全部被周玳买下,别墅用地达200亩之多。今唐园用地也曾是在田别墅的范围。德隐斋建于1929年,是在田别墅最早的建筑。由于建筑在南侧,所以又称“南大厅”。
德隐斋坐西朝东,背后依托悬瓮山风景,堂前修池塘,引入晋水,形成靠山面水的自然风水格局。整个德隐斋坐落在宽敞的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呈方形,并在周围建回廊,建筑相对独立。环看厅堂,除了门开在东面外,其余三面都开明窗,采光充足,是客厅建筑的精品。门庭额题“德隐斋”三字是清代帝师祁寯藻的墨宝。回廊门柱上配以楹联“德无大小何须隐,道乃真知当敬持”。
下了台基,有两棵高大笔直的银杏树。银杏树前是一座小巧精致的牌坊,是周玳于1935年从老家代县拆建而来。牌坊的前面有一对石狮子,再往前是一座石桥,石桥的两侧是一对八角池,池中引入晋水,并通过石桥连接,内植莲花,故而又称“莲池”。石桥前面是藤萝架,远处与长守厅南侧的长廊相对,中间地带是林木,优雅静谧,是休闲养生的好去处。故在德隐斋朝西的一侧题联“云树四围当户暝,翠岩千尺倚溪斜”。上联是唐代诗人牟融的诗句,下联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由清代书法家陈邦彦题写,用在此处是对德隐斋景观意境的赞美。
在德隐斋的布局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座高度对称的建筑。首先厅堂建筑主体对称,且四面样式一致。然后堂前栽种一对银杏树,牌坊前安置一对石狮子,石桥两侧又建一对莲池,这些辅助景观都将对称布局做到了极致。
并州新闻 赵士岱 文/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