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声在线】
周昕
石牛寨静静卧在湖南平江东北面的山水间,是丹霞地貌淬出的一枚丹砂——泼墨山水中晕开的那抹胭脂红,不烈不淡,成了南方山水长卷里最勾人的一笔。
这里有朱红岩壁劈山而立,有碧溪绕崖而流,有玻璃桥悬于云端,也有古寨遗迹藏着千年故事。这份自然与人文拧成的“秘境”,早成了旅行者心尖上扯不散的牵挂。
一个秋天的早晨,我们裹着细密的冷雨出发。刚到景区,下车的瞬间,雨忽然收了尾。远望山腰以上,雾气还在慢悠悠地飘荡。我们乘缆车上山,刚踏上台阶,雾倒先醒了,在红岩间打旋儿。
原本该如火的朱红,竟敛了锋芒,晕成带暖意的赭石,从浅绯到深褐的纹路里,藏着岁月没磨平的沉静。山间林木早换了盛装:枫香树的红是淬了墨的胭脂,浓得能掐出汁;银杏的黄是裹了蜜蜡的碎金,落在潮湿的草叶上,像洒了一地没化的星光。
丹霞的魂,全在“顶平、身陡、麓缓”这六个字里。石牛寨的山多是孤峰挺立,山体间被流水凿出深谷与沟壑。我沿着步道走,脚下的落叶吸饱了雨,踩上去是“噗嗤”的脆响,潮气从鞋底往上漫,像踩在晒过太阳的绒毯上。
若说红岩是石牛寨的骨,那溪与湖便是它的血,流得慢,却润透了整座山。景区里的溪是纵横交错的,阴天里更显凉沁。滑溜溜的鹅卵石覆着青苔,被溪水浸得发亮,几尾小鱼摆着尾巴从石缝游过,搅碎了满溪的云影,也搅碎了岸边彩林的倒影。
“十里画廊”水上峡谷,是石牛寨最美的一笔。两岸的峭壁是刀削出来的,岩壁上的爬山虎缀满橙红,在阴天的光里,颜色倒更浓酽饱和,像给丹崖镶了道暖边。竹筏划开水面,涟漪一圈圈散,把水里的云影揉碎,连雾都跟着动了。偶有红叶落下来,轻点水面,引得鱼群四散。船工与游客的笑声落进谷里,不远,却恰好贴在水面上,跟涟漪一起飘远,格外惬意。
石牛寨还藏着镜湖、碧波潭这样的湖,水是常年碧绿的,阴天里却添了层次。枫香树的红叶落在湖面,不是浮着,是贴着水,像胭脂慢慢融了;银杏的黄叶撒下来,像绿绸上缀的碎金。我寻了块湖边石凳坐下,石面带着阴天的凉,却不刺骨。薄雾没散尽,水汽绕着远山,把山的轮廓晕成模糊的黛,像画里的背景。
史料里写,汉代就有先民在这儿栖居,明清时,这儿因地势险峻,成了兵家必争的要塞。
如今走在石牛寨,还能看见石牛古寨、将军寨的遗迹。山寨顺着山势建,壁垒严整,栈道蜿蜒着贴山走,每块砖都刻着古人的巧思。我扶着寨墙,石面凉得沁骨,潮气从指尖往里钻,能摸到岁月磨出的细细坑洼。
山里还流传着“石牛显灵”“将军守寨”的故事,给这片山水蒙了层温柔的纱。
这些年,石牛寨从“养在深闺”的秘境,变成了能玩能赏的地方。那些高空项目,让阴天的景多了份刺激。
最有名的是高空玻璃桥,近三百米长的桥,通体是钢化玻璃,架在两山之间。走上去时,没有晴日的烈日晃眼,只有柔和的光。脚下是漫上来的雾,把深谷里的彩林遮了大半;金黄的桦树探出头,像雾里藏的灯;橙红的枫树晃一下,倒像云在动。游客们有的屏息走,有的停下来拍照,惊叹声混着风的轻响,成了阴天里最活的调子。
还有高空滑索、悬崖栈道、攀岩等。乘滑索时,风在耳边啸,比晴日更凉,眼底的秋景在雾里飞——红的、黄的、绿的色块掠过去,像穿越流动的水墨。走悬崖栈道,指尖碰着微凉的岩壁,身旁是雾裹的深渊,远处的秋山层叠着,每一步都像在雾里探险,惊喜藏在每一个转弯后。这些项目,让石牛寨既有自然的野,又有现代的趣,不管是谁来,都能在丹山碧水间,找到阴天独有的畅快。
离开时,暮色悄然而至。这场旅行,不只是饱览了丹崖碧水、古寨新风,更在雾霭流转的静与动之间,让心卸下了尘嚣。
来源:华声在线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