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现场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占春表示,哈尔滨这片热情洋溢、开放包容的黑土地,正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文旅实践的万千气象。
“十四五”时期,哈市接待游客总量和旅游总花费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1-10月,累计接待游客1.5亿人次,实现游客总花费2279.8亿元,分别增长13.9%、20.7%。获评国家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2021-2024年,全市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均增速22.5%。
这五年,哈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新气象。文艺创作演出百花齐放,打造40余部精品力作,话剧《坦先生》、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舞剧《胡桃夹子》、交响曲《文明颂》《松花江组曲》入选全国重要主题展演和文旅部创作扶持计划。世界“音乐之城”建设成果丰硕,以立法形式将每年8月6日定为“哈尔滨音乐日”,“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国际性和艺术性极大提升,全国交响乐展演落户冰城。
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新增国家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15个,打造126个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和频道高清化率均达到100%。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全市规上文旅企业增至69家,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6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个,文旅消费实现提质扩容。
哈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绽放新光彩。坚持保护第一、有效利用,将每年6月28日设立为哈尔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188处,全市现有国保单位16处、省保单位101处,中东铁路建筑群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录。创新推动传承利用,对首批621栋历史文化建筑(374栋文物建筑)进行数字化建档,“寻迹尔滨”获评全国优秀文物主题游径。
打造高质量博物馆集群,哈市现有备案博物馆70个,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4家、国家二级博物馆6家,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哈尔滨市博物馆等掀起“博物馆热”。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全市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非遗项目291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0人,“非遗热”成为第九届亚冬会赛场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哈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域全季发展澎湃新动能。发挥人文荟萃之地和文化对外交流桥头堡优势,统筹四季文旅资源,打造全域全季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带动了整个东北旅游发展。
实施“旅游+”业态融合发展行动,构建“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的高品质旅游空间布局,哈市现有A级景区69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家,哈尔滨连续八年位居“中国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榜首,入选“世界游客向往中国城市”。
强化品牌活动创新引领,“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和冰雪季串联起四季旅游,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国际啤酒节、国际马拉松等赛事节展推动文体旅、文商旅深度融合,开江节、丁香节、登山节、采冰节、滑雪节等品牌活动持续放大文旅流量,特色文旅实现全域全季可持续发展。
这五年,哈尔滨深化交流合作,城市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实现新跃升。聚焦城市品牌打造和形象传播,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东南亚等国内外主要客源地,举办“约会哈尔滨 冰雪暖世界”“夏遇冰城 清凉有约”等宣传推广活动,对外讲好“冰城夏都”故事。
提升入境游便利化国际化水平,新开通哈尔滨至香港、首尔直飞航线,对俄航线增至7条,中俄试行免签政策带动赴哈俄罗斯游客同比增长136%,整体消费规模同比上涨150%,入境游市场实现快速增长。今年1-10月,累计接待入境游客99.2万人次,同比增长56.5%。哈尔滨成为央视首批签约“国潮城市”和中国“美好焕新”城市,获评“全国游客满意十佳城市”。
龙头新闻·生活报 实习生:韩天意;记者:张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