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内蒙古博物院(新馆)开馆试运行,开放首日便迎来2.5万人次参观。这座融合传统与现代、兼具颜值与内涵的城市文化地标,以更开阔的空间、更精彩的展览、更丰富的活动、更智慧的体验、更贴心的服务,为公众打开一扇了解内蒙古、领略北疆文化的全新窗口。
内蒙古博物院(新馆)外景
新馆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是旧馆的2.3倍;展陈面积3.9万平方米,是旧馆的2.6倍。场馆瞬时承载量从过去的8000人次增加至2.9万人次。建筑共有四层,展厅、展教空间、文创区、餐饮区、服务区和休息区分布于各楼层。10个基本陈列分布于二层、三层,5个临展厅分布于一、三、四层。一层西区设有N探空间、M想学堂、W博书斋和演艺厅,一层东区设有影视厅,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学习和互动体验。
游客与AI机器人互动
展陈新貌 博物通览
在内蒙古博物院(新馆)三层,“融铸北疆——内蒙古古代历史陈列”1至4号展厅依次展开。从大窑遗址的人类微光,到红山文化的玉龙初现;从胡服骑射的改革创举,到昭君出塞的和亲大义;从鲜卑南迁的汉化改革,到辽夏金的学唐比宋;从金莲川的大元一统,到元明清的交融汇聚,生动呈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活跃在内蒙古地区各民族的生活图景。
内蒙古博物院(新馆)二层,“远古世界——内蒙古地区的远古生物及其生态环境”“文脉遗珍——内蒙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等5个专题展览,打破传统线性叙事,采用“碎片化场景+核心文物焦点”布局,构建起从自然到人文、从历史到未来的立体叙事框架。
内蒙古博物院(新馆)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彩练当空——明清颜色釉瓷器菁华展”,精选百余件颜色釉瓷器珍品,呈现“一色一世界”的东方美学,带观众领略青如远山、白若凝脂、红似朝霞、蓝比深海的艺术之美,感受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极致魅力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展览时间从6月20日至9月20日,地点在内蒙古博物院(新馆)一层1号临展厅。
“彩练当空——明清颜色釉瓷器菁华展”展品
作为内蒙古博物院(新馆)2025年“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磅展览,“古希腊之美——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文物精品展”精选122件(套)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珍贵文物,包括雕塑、陶器、金器、青铜器等,通过“诸神荣光”“英雄史诗”“城邦文明”“智慧之光”4个部分,展现古希腊人卓越的追求与对理想生活的塑造。在集章互动区以古希腊神祇为灵感设计推出印章,集章爱好者不容错过,展览时间从6月20日至10月10日,地点在内蒙古博物院(新馆)一层2号临展厅。
科技赋能 博物智享
在内蒙古博物院(新馆)一层大厅,全息投影的AI讲解员“鸿格尔”正以其“聪明脑瓜”和“有趣灵魂”为观众讲解馆藏文物。这位“宝藏”馆员,依托DeepSeek模型的深度学习能力,通过“吸收”大量文物知识资料,对观众提问做到秒速响应、对答如流。
内蒙古博物院(新馆)强调“以观众为中心”,以人性化服务为核心,不断满足观众的知识需求、便捷需求与参与需求,以数字化手段重塑观展方式。
一层大厅两面20米长的“魔屏”上,海量藏品如瀑布般倾泻而下:一面是“文物知识图谱”,清晰展现文物的历史时间轴和关系图谱,阴山岩画、鹰顶金冠、辽代瓷器等藏品,以脉络分明的知识网络形态在屏幕上呈现;另一面是“数字文物互动”,游客轻触屏幕、拉伸图片,即可放大文物细节及内部结构,扫描二维码还可在小程序查阅文物详情,并获取文物所在位置的导航。
游客拍照留念
馆内多块高清智能导览屏,除支持展厅全域地图动态定位,还能根据游客参观时长、参观需求智能规划推荐路线,实现从馆内空间到重点文物的精准导航。智慧导览提供亲子游路线、沉浸式深度游路线、快速游览路线及银发群体慢行路线等多种选择,显著提升参观便捷度与舒适度。导览屏上实时显示展厅人数,帮助游客灵活调整参观节奏。
此外,内蒙古博物院(新馆)进一步升级了智能预约系统,利用空间大数据分析和实时人流建模技术,实现动态放票和智能预判。离馆观众释放的名额将实时开放,并优先为周边观众保留预约机会,满足来馆观众的进馆需求。
社教鲜活 博物生趣
N探空间、M想学堂与即将开放的W博书斋是内蒙古博物院(新馆)精心打造的教育空间与沉浸式文化课堂。
N探空间是依托内蒙古地域文化和代表性文物打造的探索式教育空间。以“探索历史、感知文化、终身学习”为核心,设有国宝奇遇阁、匠心工坊、欢乐那达慕、灵感创作屋、光影秘境5大主题体验区,引导观众开启北疆文化探索之旅,在沉浸式体验中建构文化认知。
依托M想学堂,内蒙古博物院(新馆)推出创意联想系列课程、文物修复系列课程与非遗传习系列课程,将文化传承融入生动可感的实践体验。
W博书斋致力于打造全龄友好的阅读、休息与活动空间,将不定期举办亲子共读活动、银龄之友活动,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互动中感受历史魅力,提升文化获得感。
此外,内蒙古博物院(新馆)配合展览,在节假日推出沉浸式导赏、展厅探秘、知识闯关、博物馆之夜等教育推广活动,助力文化知识在互动体验中自然内化,激发公众从“旁观者”转变为“文化传承的参与者”。
游客选购文创产品
内蒙古博物院(新馆)着力打造文创品牌,目前已开放6处文创区。其中,北疆有礼、博古物语、布丝瑰守兿、北疆博礼、博悟礼赞等5家文创店,以馆藏文物、非遗技艺、地域文化为灵感,推出4000余款文创产品,涵盖创意家居、时尚饰品、萌趣玩偶、美味食玩、非遗摆件等品类。开放期间,观众还可参与集章探宝之旅、盲盒惊喜日、换装拍照等活动。
游客参观“古希腊之美——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文物精品展”
游客在“飞天神舟——内蒙古与蓬勃发展的祖国航天事业”展厅参观
服务优化 博物可达
为方便公众高效往返场馆,在高速路及市内主干道增设内蒙古博物院(新馆)指示牌;在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呼和浩特东站、呼和浩特汽车客运中心(汽车站)、地铁呼和浩特东站出口显著位置,设置醒目标识;更换经停内蒙古博物院(新馆)的2路、5路等公交站牌信息,积极推进林荫路与满洲里路建设工作,力争早日实现内蒙古博物院(新馆)周边交通畅通。
馆外设有70台微信扫码存包柜,观众无需携带行李过安检,可在馆外自助寄存。馆内大厅配备36台人脸识别存包柜,方便游客随时寄存,轻松参观。
馆内配备无障碍通道、直梯、饮水机、免费轮椅、婴儿车租借服务、医务室;每层设有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及家庭卫生间,并配备AED急救设备和紧急呼叫响应系统。
内蒙古博物院院长王世英表示,他们将致力于将内蒙古博物院(新馆)打造为文化传承示范地、社会教育大学校、融合发展新空间、北疆文化会客厅,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公众提供更优质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参观攻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场馆地址:赛罕区新华东街76号
预约方式:可提前7日(含当天)通过内蒙古博物院官网、微信公众号、“云游内博”小程序预约。
入馆须知:入馆时请出示预约码或有效身份证件原件,经安全检查后入馆参观。16岁以下观众无须预约。军人、警察及60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原件可直接入馆。未成年人、高龄老人、行动不便者及限制行为能力者需由家人全程陪同。
交通指南:乘坐地铁1号线至呼和浩特东站,从F口出站,步行约800米。乘坐2路、5路、12路、80路、98路、100路、113路、301路公交至内蒙古博物院站下车。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杨永刚/文 王劭凯/图)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魏颖
丨审核:王伊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