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它虽不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却是一个拥有三千年未改名、未迁址历史的“活化石”县城,藏在太行山深处,人文与自然景观都极具特色。
1. 历史由来:太行要塞,千年古邑
- 得名: 因境内有“涉水”(今清漳河古称)而得名,取“跋山涉水”之意。
- 建置悠久: 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正式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且县名未改、县城未迁,这在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
- 战略要冲: 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扼守太行山陉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赵国要塞,汉代是重要的关隘和商道节点。
2. 历史名人:文武兼备,名留青史
- 赵武灵王(活动地): 战国时期赵国君主,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强大。涉县是其重要的活动区域和军事据点。
- 冯亭(?-前260): 战国时韩国上党郡守。秦攻上党,冯亭不愿降秦,将上党献于赵国,引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他是涉县历史上明确记载的重要人物。
- 郑洛(1530-1600): 明代重臣,涉县人。官至兵部尚书、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在经略西北、处理蒙古事务上功绩卓著,稳定了边疆。其家族在涉县影响深远。
3. 特色美食:山野风味,粗犷淳朴
- 涉县小米焖饭: 当地特产“黄金米”(小米)焖制的饭,米油丰富、香气浓郁,是涉县人最家常也最自豪的主食。常配以各种山野菜或炒菜。
- 涉县花椒芽菜: 利用当地特产大红袍花椒的嫩芽腌制的咸菜。麻香独特,清脆爽口,是佐餐、下酒的佳品。
- 涉县抿节(蝌蚪面): 用豆面、玉米面或杂面和的软面团,在特制的“抿节床”上抿压成短小、两头尖的条状,落入沸水中煮熟,形似小蝌蚪。口感滑溜筋道,常浇上各种卤汁(如酸菜卤、肉卤)。
- 涉县黑枣: 涉县特产,个大肉厚,营养丰富。可直接食用,也常用来酿酒(黑枣酒)或制作糕点。
4. 主要景点:古建奇观,红色圣地,山水壮丽
- 娲皇宫: (AAAAA级景区) 涉县最负盛名的景点,被誉为“华夏祖庙”。始建于北齐,是国内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古建筑群。主体建筑“娲皇阁”依悬崖峭壁而建,以九根铁索将楼体系于崖壁,结构奇巧,堪称一绝。山壁上有珍贵的北齐摩崖刻经,是研究佛教和书法的瑰宝。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有盛大庙会。
-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AAAA级景区) 位于赤岸村。包括司令部大院、首长宿办室、防空洞、陈列馆等。是缅怀革命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周边还有将军岭、陈列馆等。
- 清泉寺: 始建于汉代,现存主要为明清建筑。寺内有造型奇特的“石佛塔”(俗称“和尚坟”)和珍贵的宋代经幢、碑刻。环境清幽古朴。
- 韩王山: 相传与战国韩王有关。山势险峻,登顶可俯瞰涉县县城全景和清漳河蜿蜒。有“韩山戴雨”古景,山上有古寨遗迹。
5. 特别风俗习惯:古老传承,虔诚淳朴
- 娲皇宫三月庙会: 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尤以十八为盛)。是涉县及周边晋冀豫地区规模最大、最隆重的民俗活动。信众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女娲娘娘,祈求平安、子嗣。期间有大规模的民间社火、戏曲表演、物资交流活动,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 女娲祭典: 在娲皇宫举行的祭祀女娲的官方和民间仪式,庄严肃穆,保留了较多古礼元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正月十六“烤杂病”: 元宵节后的正月十六晚上,家家户户在门口或路口点燃柏树枝、柴草堆(称为“烤杂病火”),全家老小围火烤身,边烤边念:“烤烤手,手不疼;烤烤腿,腿不疼;烤烤全身,百病不生”。人们还会把旧扫帚、破衣物等扔进火堆,象征烧掉晦气和病痛。此习俗寄托了驱邪祛病、祈求健康的美好愿望,场面壮观。
- 坐夜: 在重要的神祇(尤其是女娲)诞辰或庙会前夜,虔诚的信徒会聚集在庙宇里彻夜诵经、祈福、守候,称为“坐夜”,气氛庄重而虔诚。
总结: 涉县就像一本被尘封在太行山深处的古籍,翻开它,你能读到上古女娲的传说、战国金戈铁马的余响、北齐佛教艺术的辉煌、明清古建的沧桑、抗战烽火的壮烈,更能品尝到山野的馈赠,感受到千年未变的淳朴民风。它或许不够“网红”,但绝对是一个充满故事、值得细细品味的宝藏之地。如果想寻找一个既有深厚底蕴又未被过度开发的“小众”目的地,涉县会是一个令人惊喜的选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