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贵阳,读懂贵阳。
在贵阳森林公园,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掩映下,藏着一个叫图云关的秘境,它不仅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宝地,更守护着一个惊心动魄的秘密。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旧址
时间拉回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迅速在武汉汉口成立了战时救护委员会。随着战事蔓延,1939年,为更有效地救治伤员,救护总队辗转迁移到了贵阳图云关。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成为了理想的后方医疗基地。
抗战时期贵阳图云关地形地貌实景再现
图云关迅速发展成为抗战医疗救护指挥中心和实战战场,汇集了当时全中国最强大的战地救护力量,一批批留学美、英、德、日等国名牌医科大学的医护专家云集于此,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救死扶伤,为支援抗战留下了一段仁心佳话。
救护总队到达图云关(1939年)
作为全国最强大的战地救护中心,图云关指挥着全面战地救护。众多高水平的医疗救护队从这里派往全国各个战区,大量世界援华医疗卫生物资汇集在此中转,随后被分发到全国各地,其中包括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根据地,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
在1940年至1942年间,救护总队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医疗队伍多达150个,医务人员及辅助工作人员总数达到了3420人。他们不仅在战场上救护抗日将士,还协助地方部门开展防疫防病等工作,并开设门诊部为贵阳及周边市县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正是当年这个不起眼的图云关,却成了全国抗战救护的“心脏”。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图云关是成千上万伤病员和难民重获新生的希望之地。
抗战胜利后,救护总队在1945年底撤离图云关,与重庆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合并办公。六年间,图云关作为抗战大后方,向前线输送了大批医护人员和医用物资,无数医务工作者从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救下了一条条宝贵的生命。
国际援华医务工作者纪念碑
几块庄严的抗战纪念碑静静矗立,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如今,图云关已无昔日的硝烟和忙碌,取而代之的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园内群峰巍峨,绿荫蔽日,现已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
2022年1月12日,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面向公众开放,一些鲜为人知的烽火往事走进公众视野。他们的故事,也如同这片土地上的青山和绿树,青山永在,绿树常青,永远激励着我们共同守护和平与正义。
文字/拍摄:杨阿敏
AI数字人主播:马铮
设计/剪辑:林虎 曾玉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