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栗烟花表演 戴志忠 摄
在赣湘边陲,有一座充满魅力的小城——上栗。这里有着传承千年、源远流长的花炮文化,是爆竹祖师故里、名扬四海的“花炮之乡”。2008年,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的烟火爆竹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唐史》载,李畋为江南西道袁州府上栗麻石人氏,生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十八日。相传,唐太宗李世民被山鬼迷缠,遂诏书全国求医。时年24岁的布衣猎人李畋应诏揭榜,借打猎用土铳原理,采用竹筒装入硝,爆驱山魈邪气,使唐太宗龙体康复,遂被封为爆竹祖师。后来,李畋回乡以爆竹为业,从此烟火爆竹制作技艺得以传承。
上栗因烟火爆竹而繁盛,上栗人对李畋常怀感恩之心。据《萍乡地方志》记录,明洪武三年(1370年),上栗人在佑圣观设立爆竹祖师李畋之神位。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从事爆竹业的人们纷纷到此祭祀祖师,习俗沿袭至今。于是,上栗就有了独特的“爆竹老爷生日”,有了万人狂欢的烟火表演。2017年,上栗的李畋崇拜习俗公祭仪式被列入江西省级非遗名录。
今年,上栗隆重举行了主题为“花炮故里·烟火匠心”的盛大活动,主要包含非遗专场演出、公祭仪式和李畋故居自由祭祖。5月15日(农历四月十八日),众多摄影爱好者大清早即来到李畋公园,寻找拍摄公祭仪式的理想位置,为留下珍贵影像作充分准备。上午9点18分,上栗花炮行业代表、当地居民以及来自各地的游客们纷纷聚集于李畋公园,公祭仪式正式开始。主祭人高声诵读祭祖文,身着艳丽唐服的礼仪人员按习俗向李畋祖师敬献三牲、五谷、鲜果等祭品。随后,各界代表和市民手持鲜花,踏上长长的台阶,来到位于公园核心位置龙山岭上的李畋铜像前,依次敬献花篮并鞠躬,表达对祖师的缅怀与感恩之情。
摄影爱好者们更专注于公祭前的舞龙、舞狮、耍傩神、茶带牛灯等非遗表演。拍摄这类题材要么高速连拍,记录“决定性瞬间”;要么聚焦相对静态的主体,用慢门将陪体虚化,实现动静融合、虚实得当的效果。但无论何种表现形式,都要在构图上突出主体。拍摄公祭仪式时,要选好摄影位置。鸣炮升彩烟是公祭仪式的重要环节,采用竖幅构图,便能将公祭仪式现场和彩烟全部纳入画面。

李畋崇拜习俗公祭仪式 戴志忠 摄
除了公祭仪式,还有两个拍点可以展现上栗的花炮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李畋故居虽然外表简陋,里面却是用镜头探秘和记录上栗花炮文化底蕴的最佳之处。一楼供奉着祖师塑像、牌位。二楼墙上的木刻记载着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制作的7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从最初的选料开始,便彰显着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上栗花炮文化博物馆陈列着丰富的文物、图片和资料,详细展示了上栗花炮从起源到发展的漫长历程,是摄影爱好者全面了解上栗花炮文化发展的好地方。
声声爆响,既是赣西群山对千年匠心的回响,更是上栗这一赣西边城向世界递出的文化名片。上栗花炮,正以跨越千年的光彩点亮天幕。 ● 戴志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