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江苏新闻7月14日电(朱梦甜)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礼社村,这颗镶嵌在江南水乡版图上的历史文化明珠,近年来凭借“以水为脉、以文为魂”的发展理念,在古村保护与活化利用中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礼社村坐拥“九潭十三浜”的古老水系网络,水是其生命与灵魂所在。玉祁街道从水环境治理入手,先后对礼社村的后造浜、后巷浜、汤家浜等关键河道实施清淤疏浚与驳岸加固工程,为水系贯通打下坚实基础。
在此过程中,礼社村同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管线入地项目,将生活污水有效截流并输送至集中处理设施,从根本上杜绝了污水直排河道的问题;新建的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也配套建设了高标准污水处理系统,全方位守护水质清洁。
在修复河塘河道时,当地始终注重守护“浜-潭-街-院”的标志性空间格局,不仅为两岸增设护栏,还精心栽种各色水景绿植,更在沿岸培育兼具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的“花三七”,让昔日沉寂的河塘重现水清岸绿的景致。一条集生态、经济与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滨水长廊悄然成型。
在改善水环境的同时,玉祁街道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古村发展全过程,通过科学划定礼社村生态保护范围,细致维护农田肌理、水系脉络、珍贵古树及传统聚落空间的完整性,系统性推动传统村落“活态传承”,让乡愁文脉得以留存。
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是礼社村焕发新生的另一重要支撑。当地已完成《礼社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22—2035年)》编制,为古村保护提供科学指引。在稳步推进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及提升改造项目中,当地新建了统计史馆、经济会堂等经济学文化展馆,既延续村中的“经济学”文脉,又为古建筑赋予新时代使命。所有修缮活化工作都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严格保留原有院落格局和风貌,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扰动。
与此同时,当地还通过绘制主题文化墙、设立道德讲堂等方式,将环保理念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和村民日常生活,巧妙结合传统村规民约与现代生态思维;充分利用孙冶方、薛暮桥等名人故居的文化影响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宣传活动,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了良好村风民风。
如今的礼社村,生态底色愈发鲜亮,文化韵味愈发浓厚。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正以蓬勃生机展现出独特魅力。(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