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邓旭雄 郴州报道
海拔1200米的桂东县青竹村里,来自长沙的退休教师李建国推开民宿窗户,深吸一口气:“这里的空气是甜的,住了两个月,我的鼻炎老毛病竟没再犯。”
七月盛夏,当长沙、广州等城市在38℃高温中煎熬时,湖南省桂东县金洞村的民宿小院里却凉风习习。来自广东韶关的何水雄身着长袖,与一群老人围坐品茗。
这已是他连续第十三个夏天选择在此避暑。“大洞从最初的两家民宿发展到现在的几十家,我是见证者。”何水雄笑着告诉笔者,这些年他陆续带来了百余位亲友,成了桂东避暑旅游的“代言人”。
在海拔900米以上的桂东山区,像何水雄这样年复一年“追凉”的游客正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不仅逃离了酷暑,更在无意间推动了一场山乡经济的深刻变革。
天然优势,高山上的避暑天堂
车行桂东,路在天上,云在脚下。平均海拔900米的山峦间,森林覆盖率达81.97%的绿色绒毯铺展至天际。这片湘东南边陲的清凉秘境,正成为炙热南中国的避暑圣地。
桂东的生态底气用数据说话:县域负氧离子平均含量4.6万个/立方厘米,最高瞬时值达15万个/立方厘米,经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为世界第一。“清晨推开窗,负氧离子像泉水一样涌进来。”在青竹村住了两个月的长沙退休教师李建国发现,困扰多年的鼻炎症状竟不治而愈。
地理优势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清凉气候。作为湖南平均海拔最高的县,桂东县城海拔830米,夏季平均气温仅23℃,比周边大城市低8-10℃。“长沙38℃,这里穿长袖看星星!”游客朋友圈的感慨,道破了桂东的“清凉密码”。
衡阳游客黄艳已是第三年选择桂东避暑:“每年感觉都不一样,今年新增的栈道、凉亭让我们饭后有了新去处。”像她这样的“回头客”在桂东避暑游客中占比高达75%,平均停留时间达16.68天。
在气候变暖加剧的背景下,这种天然的“清凉资源”正变得愈发珍贵。
夫妻民宿,山乡里的致富密码
“刘老师,您来了!老婆,快炒菜。”在青竹村桃林民宿,男主人罗森全热情招呼着从广东来写生的常客,妻子熊桂容立即系上围裙钻进厨房。墙上“天然美味,宾至如归”的锦旗,是粤赣两省游客对熊桂容厨艺的肯定。
桂东的民宿经济有着鲜明的“夫妻店”特色。罗森全家2018年改造自家楼房开民宿,收入从最初的4万元一路涨到今年7万多元。“才10间客房,两个月内天天爆满。”他笑着说,已有长沙客人预订了明年7月的房间。
在青竹村,龚建雄与陈明珠夫妇的故事更富戏剧性。这位曾经的“老单身汉”为娶媳妇,将一层老房改建成两层的“建雄山庄”。
“以前我叫他‘老龚’,现在真成我老公了。”陈明珠眼波流转间,民宿50多天收入4万多元,养的100多只鸡被客人吃光买光,自种黄桃也卖出1000多公斤。
这种“居家经营、夫妻掌柜”的模式在桂东遍地开花。从最初的零星几家,发展到如今全县近1000家民宿,2.8万张床位的规模。在民宿重点村青竹、金洞、秋里,旺季入住率高达90%。
王丽英经营的嘉韵福民宿已进入第三年。“和游客相处就像家人一样,年收入约12万元。”她的话语中透着满足。
产业转型,民宿集群带动山乡巨变
金洞村的蜕变是桂东民宿经济发展的缩影。这个平均海拔1100米的村庄,如今已形成规模化的民宿产业集群,108家民宿提供3748张床位。业态涵盖度假酒店、精品民宿、生态餐厅、研学基地等多种类型。
“我们山庄经营七年了,每年7月10日左右全部住满。”云洞避暑山庄老板钟平江感慨,“桂东的凉爽天气和新鲜空气给我们带来了一条致富道路。”
民宿经济正成为桂东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2024年,仅青竹村就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而清泉镇的万亩玲珑茶园串联13个茶村、1个茶史馆及全县民宿,形成茶旅融合模式,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全村287户,民宿从最初的6家发展到现在的50家。”青竹村村主任李辉勇介绍,今年七八月全村民宿收入600多万元,超过20万元的有5家。每天住村游客至少在1200人次以上,“比全村人口还多”。
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农产品销售:村里1800亩黄桃一半被客人买走,扶贫工作队发放的鸡苗养大的2万只鸡也被抢购一空。曾经的“穷山窝”如今焕发出幸福的味道。
政府引导,避暑经济的升级之路
面对井喷的避暑需求,桂东县政府积极作为。围绕 “全域康养山城”发展主线,当地努力实现“氧气变人气,山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的转变。
2025年6月,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节主会场落地桂东,发布全省首部乡村文旅服务标准《康养文旅综合体建设与运营服务指南》,为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依据。同时成立的“湖南省避暑康养旅居联盟”,推动资源共享、客源互导。
在产品供给上,桂东创新打造“海拔梯度矩阵”:低山区发展茶园观光,中高山区布局森林康养,千米以上高山培育徒步赛事。去年首届“山地运动会”吸引万名户外爱好者。
在民宿提质方面,桂东着力发展中高端品牌,打造了以十三宿、金杉漫谷、霁岚·青竹云栖等为代表的高端民宿。金杉漫谷度假村经理方梦欣介绍:“整体预定率70%,入住率50%。”
为解决“找房难”问题,当地建设“桂东民宿”信息平台,整合全县民宿资源统一管理。同时开发龙溪瀑布、万洋山、青娥山等文旅项目,让游客“既有看头,也有玩头,更有乐头”。
桂东模式,可复制的山乡振兴样本
桂东的实践为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这个曾经“山高水寒,地薄难收”的贫困县,通过转换“靠山吃山”方式,成功将“凉资源”转化为“热经济”。
四大独特优势构成桂东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世界级的生态本底、不可复制的清凉气候、深厚的红色基因以及连续24年获评省级“平安县”的和谐环境。
2024年,桂东全县接待游客91.6万人次,总花费32.98亿元。这个数据背后,是“中国氧都·凉快桂东”品牌的成功塑造,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随着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会与广东省旅游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桂东民宿正加速开拓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深圳游客罗雪松的感受代表了许多湾区游客的心声:“环境很好、空气好、人也好,我们待得很舒心。”
展望未来,桂东县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郭远斌表示,将在提升服务质量、提质全域旅游环境、优化精品线路、丰富游客体验等方面下功夫,持续唱响“中国氧都凉快桂东”旅游品牌。
民宿老板钟平江站在自家山庄前,望着停满车辆的院落感慨:“桂东这个凉爽天气和新鲜的空气给我们带来了一条致富的道路。”他的云洞避暑山庄连续七年保持客满纪录,印证了山乡经济的蓬勃活力。
不远处的青竹村,村民黄新尧夫妇新建的两层小楼已落成,准备迎接明年避暑季的客人。而在桂东更高处的山脊线上,万洋山景区云海翻涌,投资1亿元打造的景区去年开园一个半月就涌入30万游客。
凉爽的气候曾是高山居民不得不忍受的“苦寒”,如今却成了炙手可热的“富矿”。当城市在热浪中喘息,这座湘南山城正以23℃的恒温,书写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