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巫峡之巅,俯瞰巴东县城,长江,碧水静流;两岸,高楼林立。一幅山水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画卷赫然眼前。
黄土坡,巴东县第一次移民搬迁的县城旧址。
搬迁后,残垣断壁、杂草丛生。黄土坡,褪去了昔日的繁华,在长江边孤独地沉睡了整整6年。
2023年,巴东县委、县政府将黄土坡地质文化村建设纳入全县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重点工程”之一。
投资约3亿元,以地质灾害遗迹为着力点,通过“地质+生态旅游”的建设模式,进行“一心、一带、四区”地质文化村布局。国家野外站的科研团队为黄土坡地质文化村体育公园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优化论证,并结合试验场,综合利用大地景观,将黄土坡地质文化与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乡村文化等串联、融合,打造集“科教、地质、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三峡百年地质文化村。
仅6个月,建设面积超3.1万平方米的黄土坡地质文化村体育公园“壁挂”于长江之滨。1个足球场、1个篮球场、2间装配式公厕、3处公园入口及室外娱乐场所、市民休闲步道、老城记忆复原区、郊游露营区等纷纷亮相。同时,体育公园内部整体绿化率达70%,园区内游步道四通八达,健身慢跑跑道形成闭环,灯光照明、停车位等配套设施完善。
2024年7月,黄土坡地质文化村正式对外开放。蓝天白云下,花草娇艳欲滴,树木郁郁葱葱。足球场和篮球场传来阵阵呐喊声、加油声,响彻峡江。夜幕降临,璀璨灯光倒映在长江江面,华彩闪烁。
不仅如此,与黄土坡地质文化村毗邻的巴东一中旧址,建成露营基地。“我们一起野营吧!”成为巴东市民最热衷的打卡点。每逢节假日,市民纷纷走出户外,在营地搭建帐篷,K歌、品茶,或仰望星空,忆老城:“扁担街”的汽笛声、马鹿巷久飘不散五香豆干的味道,还有阳台下“江渝”号鸣笛咆哮而上……
滑坡体上建公园,滑坡体内建试验场,黄土坡的蝶变正是巴东践行“两山”理念、聚力“支点”建设的缩影,也正在为世界各地滑坡体的综合利用、绿色开发提供“巴东经验”。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管清鹏 黄华)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