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孕育《诗经》的摇篮,在凤凰山,可以见证到岐山“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的日新月异;在五丈原诸葛亮庙,可以感受到丞相“六出祁山”,遇到“习习谷风,以阴以雨”的喟然长叹;在三国小镇,可以体验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般的微风轻抚,万分柔情……
随着暑期即将来临,亲子游、毕业游遇上了岐山的好山好水好风光,税惠添薪激燃盛夏,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添上一抹别样人文特色和烟火气息。为助力岐山县文旅市场持续向好,国家税务总局岐山县税务局持续捕捉县域旅游产业的“积极信号”,以“便民服务举措+政策精准滴灌+传承非遗文化”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用税惠红利的“真金白银”助力文旅产业迸发活力,健康发展。
产业融合“冒热气”,激发小城焕活力
“老板,给我打包几份真空擀面皮,再装点醋和臊子肉,我要带回去给朋友吃!”在岐山美阳馆,前来品尝美食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不仅仅可以品尝到岐山的特色美食,更多的是可以让游客感受味蕾上跳动的历史。《诗经·周颂·思文》中记载,“贻来我牟,帝命率育”(来指小麦,牟指大麦),周原遗址曾考古发现小麦,这表明在西周时期,岐山就开始种植小麦,优秀的农业技术和深厚的农业文化促使勤劳的西岐人做出来令人流连忘返的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和岐山醋,现如今岐山县已将做大“一碗面”经济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
岐山县税务局紧跟县委、县政府“一碗面”经济发展战略,组建青税团队深入“一碗面”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开展调研、走访,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税费政策宣传。青税团队在了解到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的政策适用模糊、对行政事项了解不充分等问题后,开展政策专项培训会,分别就涉农增值税政策、农产品进项税额抵扣、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等政策进行详细讲解。
“这次培训真是一场及时雨,给咱们企业扫清了政策盲点,同时也让咱们“一碗面”经济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合作更加紧密!”龙富绿源的财务经理王先生激动地说道。
驻点服务“接地气”,便民举措贴心至
随着宝鸡旅游专列“Y519/Y520次”的顺利开通,来岐旅游的游客可以在专列上的“岐山县主题车厢”深度体验到深厚、独特和包容的周礼文化。为抓住良好的税费政策宣传时机,岐山县税务局青税团队主动而为,在岐山高铁站和火车站附近设立了宣传点,为过往的旅客、旅行团讲解税惠政策,辅导开具铁路电子发票,发放便民用品,为炎炎夏日带来了一份别样的清凉。
“您好,我看咱宣传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这个具体是什么情况?我看证书也能扣,那我今年刚好考了个职业资格证书,这个能扣不?”来自西安的游客问道。
“当然没问题,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啊,就是在计算您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把符合规定的一些支出在税前扣除,这样就能让您减轻一些负担。您考的这个证书是符合规定的证书,在取得当年,可以按照3600元的定额扣除。”青税团队成员微笑地答道。“您看,我们这有专门的操作指引,有问题可以及时联系我们。再给您送一把税务文化小扇子,祝您在岐游玩愉快!”
税惠助力“聚人气”,政策服务暖人心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周原景区作为全国周文化典范景区,也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全省三十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之一。这里,青税团队正在就土地增值税减免政策进行讲解。
为确保文旅产业向好发展,岐山县税务局青税团队找准方向,提前开展调研,通过走访文旅企业,积极同地方文旅局对接等方式获取县域文旅产业发展情况。同时,岐山县税务局借助大数据云平台,认真梳理相关企业应享尽享的税费优惠政策,汇集成《税惠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指南》,确保企业在税费优惠政策上应享尽享。“非常感谢咱们税务部门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为我们带来的税费优惠政策像一渠活水,不断地滋养着周文化走向世界。”周原景区的财务负责人曹部长说道,“我们也会抓住暑期这个重要机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岐旅游!”
下一步,岐山县税务局将继续精准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激发岐山旅游产业活力,用税务“初心”守好岐山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坚实的税收工作助力县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岐山县税务局供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