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峪,淄川东南二十多里的一个小山村,也是一个老山村,静静地藏在深山里。据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淄川县志》记载:“苍龙峡,在县治东南三十里,有两山合抱,险崭万仞,中有岿辟为峡,才容单行,渐下渐广,至二丈深,阔四五丈,两岩之间各有穴,探之莫得其底。每涨,南来木石俱下,至湾亦不停流。有龙尝潜于此,故名。”
夏至后,与友人游赏龙湾峪,意犹未尽。时隔五日,再到龙湾峪,心境,意境全然不同于前。天清气爽,山顶上的白云团团相拥,行于山水间,山体青草覆盖。融于山水间,心已然成为了自然。虽炎夏盛暑,走在这十五拐十五弯的路上,竟不察觉得酷热;漫山的簇草丛花,与树木交融,层次感极强,对人的视觉冲击极大,同行的友人不禁叹问,这里应该有来写生的才好,是不?
进得龙湾峪,才识曲径通幽;面临苍龙峡,才觉古风潇然。新高架桥如链条,缝谷锁脉;旧盘山路若处子,文静未变。
苍龙峡,一个让人惊魂的地方。进山口,沿新铺设的油柏路往南走,走到尽头便是龙湾峪村的苍龙峡。一路上人又稀少,更觉山野空旷,犹如远离红尘一般。
明朝末年,淄川县的三大名人毕自严,高举,王时和就一起游览过龙湾峪,苍龙峡。根据毕自严的族谱的记载,那是1615年的夏天。三个人兴致盎然,心情极好,还分别用诗歌表达了自己游览的感受。其中王时和的诗在《淄川县志》没有记载,但是王时和家乡的县志《魏县志》中记载了王时和的诗作。王时和的诗如下:
高东溟师招饮苍龙峡
灵岫飞云意远山,石闸溜滴水一湾。
溪深绿暗先秋冷,丛碧幽潭可破颜。
争道当年蛟龙斗,而今仍织锦绮斑。
有客携樽选胜概,征逐不尽带雨还。
苍龙已经从峡谷腾云而去,空留山峡千年。何以知之?由苍龙峡看西北三里处,有叫台头的村落,这个台头,就是从出苍龙峡的龙抬头,台头村往北紧邻龙口村,这便是龙抬头,见龙口。龙口村曾有“江北小苏州”之称。此龙必是出苍龙峡之龙。世人皆知此龙是苍龙,却不知此龙是白龙。苍龙峡同时出来了两条龙,一条是白龙,另一条是青龙。青龙出峡后,去了龙泉青龙山,所以,龙泉有一座山,叫青龙山。听着村民讲得故事,看着两条龙身,不免感慨:故郡般阳,淄川新城,东南葱翠。恰云缠危壁,蜿蜒鳞甲;泉鸣幽壑,激荡霜风。瀑卷银涛,潭凝寒玉,疑是潜蛟卧此中。晴光里,看丹崖焕彩,碧树摇空。
登临逸兴谁同?揽胜景、豪情入酒浓。念千年造化,鬼工削就;万重变幻,诗笔难穷。苍龙绕岩,坐听松籁,物我浑然一境融。归时晚,带烟霞满袖,月照行踪。
苍龙峡西侧的山叫“西虎头山”,虎头山西面有石崖数丈高,崖上有石窟,透显神秘,传说曾经有高人在石窟中修道。崖下有泉,积泉成湾,名曰“天晴湾”。
有儿歌说:虎头崖下隔河有泉,名曰“天晴湾”。还有:“天连水,水连天,水源丰富天晴湾,南接莲花垛,西有大奎山。”另有“白鹤林”,“盘龙寨”,“玉皇宫”,“魔泉”,“神泉”,“水泉”,“流河泉”,“沐浴泉”,“水石屋洞”,“白龙洞”,“玉泉洞”,还有很多很多景点······
每年经苍龙峡流出的水很大,此水出峡口,往北三里路,然后往西,经台头村北最后并入般河,是般河的重要水源之一。在并入般河前的这段河,没有自己的名字,姑且就叫“苍龙河”吧。
北魏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也有记载,书中说:“陇水南出长城中,北流至般阳县故城西南与般水会,(般)水出县东南龙山,俗亦谓之为左阜水。” 此处的龙山,就包括苍龙峡四周的山。
苍龙已出苍龙峡,空留绝壁望天涯。
两池碧波映岁月,千年华容守旧家。
龙湾峪村是一个老村,有苍龙峡水的润养,这里的人们世代延续着。这里也是淄博道教的发源地,道教的文化以及本地的文化交相呼应,从来没有间断。苍龙峡的东面有一个小的山头,山头有一个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灰砖砌筑的门,内圆外方,门上面是灰砖雕刻的四个大字:渐入佳境。虽然现在的字都已经脱落,但是从痕迹上还是可以辨别清的。这就是“蜘蛛洞”的门。门两边的对联的字,已经看不清楚了,只好问到当地的一位老人,老人说上联:路接运程一道文光直冲斗;下联:池狭远抱四周山色不点尘。进得圆门,穿过近十米的一个自然形成的山洞,迎面是一块人工砌筑的灰砖结构的玄关墙,据说墙中间原来有一块大大的方形灰砖,上面刻着四个字:福地洞天。站在玄关墙往下看,就会看到苍龙峡以及苍龙峡紧连着的两个水潭,别有韵味。
人丁兴旺,必因财源潮涌。财富雄厚,必由人文通达。人文通达,必居风水宝地。龙湾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龙湾峪有道观,以前叫龙湾庙,现在的名字叫苍龙宫,距今一千五百年。庙门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帝座星辰环紫极,下联:仙阶鸾鹤捧红云。据村民说是唐朝时修建的。有唐槐为证。而今,唐槐已经不存在了,但当年种下这颗唐槐时,在旁边立的石碑还在。方形的石头上刻有“唐槐”二字。宋朝种下的柏树还在。也有一石头上刻着“宋柏”二字。唐槐宋柏,岁月的印记。苍龙宫院内有台阶,台阶顶部正中镶嵌着一快半米见方的青石,从青石的表面痕迹,不难看出是一块久经岁月的老石头。石头四周是龙雕的饰纹,二龙盘跃向下,石头的中间是竖写着的从左往右的六个字:龙湾庙灵应记。
是的,我没有猜错,这是一块碑冠,但是村民说石碑已经不知所踪,碑文更不知所云。
明朝的时候,当地的居民自发善捐,重修了这座古老的龙湾庙。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孟夏始修苍龙宫,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癸巳仲冬修成,有碑记。碑上标题就是:重修龙湾庙记。
碑文上有一句“存乎其人也,始作者既彰其美。”这句话深深地震撼到了我。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最好的美是给自己定好位置,然后就是爱学习。如此才可能修成一个具有美德的人。《康诰》曰:“克明德”。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认知。要跟认知高的人经常在一起,因为他会把高端的认知分享给你。如此,就会有进步提升的机会,也更容易成功。
另一句“配享神盟,列钟鼓两楼,以启晨昏”简单而自然的一句话,其真正的内涵说的却是中庸的修为。孔子说过“道不远人”。《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是正心以归随天道之变。只是一个“正”字是不够的。那些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也说明了这一点。让人正心处于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中,这才是最好的诠释。“庸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庸,自然是修为自身以合天德。《诗》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保持平常心就是中庸。
龙湾峪的人有这样的文化底蕴,何愁不出高士名人呢。
新修的路给村民和行人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可能已破坏了山体的完整性。
修路要挖山,村里人手指着山石中两道不同颜色的石脉,介绍说这道是青龙,另一道是白龙。两条龙脉的颜色果然与周围的大青石不一样。当地人说这是破了风水,伤了龙筋。还说就在开山修路当年,村里接连去逝三个人。我笑着说这都是迷信,只要我们做好该做的,干好该干的,就会越来越好。村民们又说要修复已经存在一千多年的蜘蛛洞的门,这个门实在是破旧的不像样子了。我一下子忧虑了起来:自此之后,人们可能再也看不到唐朝修建的蜘蛛洞门了。
愿苍龙有灵,继续护佑天下黎民。
往回走的时候,天已经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山林在雨中晃着自在的身子,似乎也沐浴在快乐之中。不禁诗意顿起。
连日重来意自殊,晴光遍染峪中途。
云团峰顶相拥卧,草覆山身入画符。
曲径通幽穿古陌,苍龙去后剩空隅。
双潭碧水涵今古,一峡清风送岁徂。
台头传说龙抬头,龙口曾称小苏州。
白影潜归泉脉隐,青鳞远向岳峰游。
唐槐迹灭碑犹在,宋柏枝繁意未休。
雨打归途山愈静,烟霞满袖月随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