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北京市少年宫、呼伦贝尔市少年宫主办,为期六天的“奇妙自然·京蒙少年草原行”呼伦贝尔生态与民族文化研学活动随着闭营仪式落下帷幕。来自北京和呼伦贝尔的59名少年儿童,同吃同住、共研共学,收获了知识、友谊与成长。
本次夏令营分为“触摸历史脉搏”“多样民族文化”“多彩自然生态”三大活动主题,让营员们从多个维度领略呼伦贝尔的自然生态与多元文化。活动中,营员们参观呼伦贝尔市历史博物馆、湿地博物馆、俄罗斯族民族乡文化展示中心,对话“沉默的史书”。
在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国家草原生态系统科学家辛晓平老师为学生们讲解草原植物种类和特点、识别牧草。在谢尔塔拉农牧场,大家亲身感受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营员们在草原上学习搭建蒙古包,品尝纯正手把肉,捡牛粪、煮奶茶;学蒙古族礼仪、穿民族服饰,听悠扬的马头琴曲,体验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几天中,从搭建蒙古包到感受俄罗斯族文化,从制作奶制品到绘制俄罗斯套娃,从学跳蒙古族舞蹈到学唱俄罗斯族民歌,从远眺莫尔格勒河到用镜头“读懂”额尔古纳;营员们在行走中感受多元民族文化,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在独立生活中锻炼自理能力。这个夏天,呼伦贝尔大草原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与蜕变!
闭营仪式上,每位营员都踊跃分享研学中的感受和收获,并用文字、照片等形式记录下六天的精彩瞬间。许多孩子从最初的羞涩到主动担当队长,从依赖父母到独立完成任务,真正实现了“在行走中成长”。
此次研学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两地少年儿童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协作能力,还增进各民族少年交流交往交融。短短几天里,两地少年结成“民族团结伙伴”,共同的经历成为他们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和成长的动力。下一步,呼伦贝尔市少年宫将充分发挥校外教育阵地作用,以京蒙协作为契机,通过两地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活动平台和实践机会。
-THE END-
来源:呼伦贝尔市少年宫
编辑:王羽佳、朱寅羽
监审:刘贺楠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
1.本公众号上部分文章和图片为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公众号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稿件来源进行了标注和通告,如有漏登或稿件涉及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改或删除。
3.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