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记者田俊威)“要以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文旅IP体系为抓手推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湖北段建设,促进长江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湖北特色长江文化故事。”7月17日,在宜都举行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江国际黄金带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流域环境与长江文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江敏以《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文旅IP建构与数字传播》为题作主旨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流域环境与长江文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江敏作主旨报告。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 供图
系统梳理:资源禀赋与多维挑战并存
现场,李江敏系统梳理了湖北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禀赋。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湖北坐拥1项世界自然遗产、3处世界文化遗产、16家5A级景区等丰富多样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是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湖北段发展的重要基石。
李江敏指出,长江文化传承弘扬过程中也面临新形势挑战,这表现为价值内涵挖掘有待深化,荆楚文化基因凝练需进一步明晰;文旅IP要素链接不强,导致整体感不足;此外,立体传播架构有待细化,对国际游客尤其是中远程市场的触达效率不高,还需充分利用新媒体和国际反馈数据进行精准营销。
创新架构:多维IP矩阵赋能文旅
“立足长江文明核心承载地的战略定位,深度激活湖北独特资源禀赋,构建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价值深厚的IP矩阵,在全球文化版图中确立湖北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核心的重要地位。”
面临挑战,李江敏认为,应打造三大主题IP与两大形象IP体系。三大主题IP为基础:依托“三江千湖”打造“自然生态IP集群”;深耕长江文明、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构建“历史文化IP矩阵”;以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为核心,塑造“红色精神IP谱系”。两大形象IP体系赋能,构建“代言人形象IP体系”与创设“江小豚”“楚小凤”“金小丝”等虚拟形象,打造“虚拟动画形象IP体系”。
破圈出海:四大工程推动战略落地
为实现IP构建到国际传播的跨越,李江敏规划了系统的“四大工程”实施路径。
符号解码工程,深度挖掘湖北长江文化故事内核(如屈原爱国精神、曾侯乙编钟奇迹、三峡工程壮举),提炼叙事母题;设计兼具传统美学与现代辨识度的湖北文旅视觉标识体系;推动全媒体内容生态创作,生动讲好湖北故事。
场景再造工程,实施智能文旅场景渗透,在交通枢纽、核心商圈部署楚凤主题裸眼3D与AR互动装置,在高铁、邮轮等投放IP广告,强化国际游客的视觉认知;策划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国际渡江节等活动,强化国际场景营销。
市场开拓工程, 打造“四季楚韵”体验营销矩阵,创新“节庆+”模式;实施“千展万商”计划,深耕一线城市展会;构建“百社千线”渠道网络,与OTA及旅行社合作开发模块化产品;开拓“云端楚行”数字营销新阵地。
客源营销工程,精准定位全球市场:面向日韩突出三国、楚文化共鸣;面向东南亚主打武当武术与民族特色;面向欧美聚焦神农架生态探险与极限挑战;面向港澳台深化炎帝、屈原等文化寻根。
“面对当前长江流域湖北段文旅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要以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文旅IP体系为抓手推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湖北段建设。”李江敏认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文旅IP建构,对于推进长江流域湖北段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设世界大河流域发展样板具有重要意义。
(值班总编辑 蔡早勤 值班主任 张萌 值班编辑 李智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