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声声,暑气蒸腾。随着暑期来临,各地文博场馆再次迎来一年中尤为火热的参观季。这个夏天,博物馆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第二课堂”,更成为广大市民游客消暑纳凉、文化休闲的“人文驿站”。面对客流高峰,各文博场馆纷纷推出创新举措、优化服务体验,让观众参观体验更加舒适、便捷、有趣。
多元供给:特色活动激活文化体验
暑期以来,各地博物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举办各类特色展览、专题讲座、教育活动等,丰富文化产品供给。
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多个展览相继开幕。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中,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
走进“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许多观众在展柜前久久驻足。百团大战缴获的一截铁轨、延安解放社出版的《论持久战》最早的单行本、《共产党人》创刊号、《华北交通总攻击战捷报》、青年抗日先锋队使用过的手榴弹袋……一件件文物讲述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不仅是对艰苦卓绝抗战历史的真切回顾,更是对晋冀鲁豫军民浴血奋战的热情讴歌。
多地博物馆推出重磅新展,打造沉浸式文化场景。在上海博物馆“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展厅里,观众簇拥在“C”形玉龙展柜前,凝视五千年前的温润玉器。精心设计的展陈、内涵丰富的文物,让观众得以感知红山文化的礼仪制度与社会生活,感受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独特地位。
“2025丝绸之路周”特展——“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则以200余件展品生动呈现草原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阐释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中华文明。
苏州博物馆西馆推出的“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特展,以苏州最负盛名的园林文化为主题,联合国内外14家公立机构展出包括莫奈代表作《睡莲》和《睡莲池》真迹在内的160余件展品,系统呈现东西方园林文化的发展脉络。世俗喧嚣隔于云墙之外,胸中丘壑尽化为眼前之景,方寸空间收纳雅致生活,在炎炎夏日给观众带来清凉与治愈。
博物馆教育活动同样“干货”与趣味兼具。
在甘肃省博物馆前广场,70余位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怀揣着对传统技艺的好奇与热忱,共同开启了一段沉浸式的漆艺文化探索之旅。工作人员通过梳理中国漆文化的发展脉络,重点解读张家川马家塬遗址出土战国战车上的大漆图案,引领观众回溯甘肃本土漆艺的悠久渊源。在随后的漆扇制作实践中,参与者热情高涨,或潜心临摹经典传统纹样,再现古朴典雅之风韵;或大胆融入现代审美元素,挥洒个性创意之灵感。甘肃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策划并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诚挚邀请广大市民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永恒魅力。
长沙市博物馆开展“穿越小达人·原始人的一天”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小朋友们化身“穿越小达人”完成任务打卡和趣味问答,了解古代先民的房屋建筑、食物、生活工具和生活方式,探寻原始社会的奥秘。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联合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客运段,在西安北至香港西九龙的G828次列车启动2025年高铁流动博物馆暑期系列教育活动。博物院工作人员为旅客带来了“冠笄之礼·承韵启新——传统成人礼仪”“汉韵茶香”“文物知多少——你来比划我来猜”“箭影投光汉韵争锋——趣味投壶”等丰富的汉文化体验项目,吸引众多旅客参与。
智慧导流:预约分流提升参观效率
在长达两个月的客流高峰期内,为避免观众在酷暑中扎堆排队,多家场馆借助数字化手段优化管理,通过预约扩容、动态调控等措施以规范秩序、平衡客流。
北京地区多家博物馆纷纷调整开放时间,错峰开放成为一大亮点。北京汽车博物馆、团城演武厅、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北京文博交流馆等多家博物馆将闭馆日由周一调整为周二,同时延长开放时间。香山革命纪念馆、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北京法和律师博物馆暑期取消闭馆日。
陕西多家文博单位在暑期实行延时惠民政策。7月起至8月下旬,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延时开放。博物院门票数量在原有基础上,每天增加5000张,即每天门票投放量为7万张;西安博物院每日参观预约人数由原来的1.5万人增至1.8万人。
敦煌市博物馆取消分时预约限制,完成实名预约即可全天任意时段验票入馆,同时每日增开6场公益讲解。
随着“西夏陵”申遗成功叠加暑期旅游旺季,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客流量大幅攀升。每天一早,西夏陵博物馆开馆不久,参观人数便会迅速突破数百。据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出台了相应应急预案,根据景区的最佳承载量和客流峰值对游客进行分流,让游客在探寻历史遗迹的过程中感到更加舒适、便捷。”据了解,西夏陵自7月12日起至11月30日面向全国游客推出周一、周三免首道门票政策,希望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世界文化遗产地魅力。
在三星堆博物馆,一系列智慧化服务升级正为观众带来更优质的参观体验。“目前,我们对所有标识标牌进行了优化,并在关键点位增设电子导览屏,能提供各个展厅和设施实时导航。”三星堆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还启用了红外热力图实时监测,能实时显示全馆人流热力图,精准识别各区域拥挤程度,安保团队根据热力图预警,可立即增派人员至现场,进行灵活引导、分散人流,确保参观通道畅通有序。”
防暑降温:贴心服务传递人文关怀
近日,重庆、武汉等多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文博场馆在及时发布防暑提示的同时,为观众备好了一系列夏季关怀措施。
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馆前广场区域,从西门进口到入馆检票口沿线新增多把大型遮阳伞,有效遮挡烈日,为排队入馆的游客撑起一片清凉。同时在观众入馆等待区域启动了喷雾系统,让观众在等待过程中免受高温之苦。
在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实时监测馆内空调运营情况,确保馆内空调系统全力运转,准确调控场馆环境温度,同时通过安装玻璃密封条、增设保温门帘等方式,有效维持场馆内舒适的体感温度。
常用防暑物资配备充足,为观众提供贴心保障。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入口处、各楼层展厅入口及休息区设置多个饮水点,配备足量一次性水杯,提供经过净化、制冷的直饮水,满足游客随时饮用需求。同时,每日定时检查水质和水量,确保供应不间断。在服务台、展厅入口处,还设置急救小药箱,内置充足的仁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并张贴明显标识与使用说明,方便观众取用。馆内工作人员定期巡查补充,确保药品齐全有效。
针对特殊群体,各馆也推出相应举措。
邯郸市博物馆在暑期精准关怀劳动者,一线劳动者可凭工牌、岗位证明等工作证明,通过一线工人专用通道快速入馆,简化流程,节省时间。馆内还设有专门纳凉休息区,配备座椅、空调,提供免费饮用水,并备有风油精等防暑用品,可按需取用。此外,“三伏天”期间,纳凉区还将循环播放10至30分钟涵盖馆藏精品、历史故事等内容的文博短片,并于每日下午3时提供30分钟左右的简短专题讲解服务,让大家休息、看展两不误,感受邯郸历史魅力。
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65岁(含)以上的老年人可由1名陪护人员随行,凭身份证免预约,通过绿色通道入馆,享受便捷的参观体验。同时,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观众仅需出示身份证及相关有效证件,通过绿色通道即可快速入馆。
据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陕历博在6月24日至8月31日期间,对2025年中高考考生实行优惠政策。中高考考生先行预约陕历博本馆门票检票入馆后,凭本人身份证原件及2025年中高考准考证原件,可免费参观“唐代壁画珍品展”和“壁上丹青 盛唐气象——唐韩休墓壁画考古发掘与保护展”。
面对暑期客流高峰,从丰富展览活动到分流错峰入馆,从优化服务保障到提升体验细节,多项举措不仅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博物馆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在炎炎夏日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作者:赵军慧)
(来源:国家文物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