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湘菜155 桂东农家民宿品土菜
车行桂东,一路山势峻峭,林木愈发蓊郁。离开县城约6公里,从国道上拐到山间水泥路,转了十几个大弯,到了沤江镇上东村小学,不远的地方有耀眼的楼房赫然倚在山坳里,这便是我要去避暑多日的朋来民宿了。
朋来民宿是上东村好多民宿小楼中的一处,连着的两栋四层小楼。我住在一楼一间宾馆似的客房里,推窗即见远处青翠山峦延绵不绝,近处则是郁郁葱葱的田畴菜地。
一日三餐全由民宿老板陈家姐妹打理,十几个人一个大桌子,呼啦啦端上来十几冷盘和个大菜。都是丰盛的本地,土菜有凉拌竹笋,笋片莹白如玉,脆生生咬下,一股清冽鲜甜立刻在舌尖荡漾开。还有其他村野小菜做成的腌菜,香气扑面。这分明是山野晨露与泥土精华的凝结,鲜嫩之极,裹着山野的质朴清气,无需繁复烹饪,仿佛山魂地魄借草木之形直接与唇齿对话。
最勾魂摄魄的当属那盘腊肉。取自家养的土猪,经盐与时光的摩挲,再于松柏枝的轻烟里缓慢熏透。腊肉先垫着干菌蒸出,观之,红亮如玛瑙;入口,肥处竟不可思议地消融,瘦处则韧而甘香,一缕悠长的烟火气久久盘桓于喉间,仿佛整个山林的日精月华,都沉潜于这片温厚的咸香里了。
陆续登场的都是桂东本地的农家土菜。芋头烧鸭端上来时犹自咕嘟作响,深浓酱汁裹着鸭块与芋头,香气蒸腾。筷子一探,鸭肉早已酥软,轻易脱骨,而吸饱了肉汁精华的芋头,粉糯甘香,竟比鸭肉更令人欲罢不能。一道绝味猪脚。琥珀色的外皮在灯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那是先炸后蒸的功夫所成。入口一抿,皮肉瞬间如云雾般在口中化开,软糯丰腴,咸鲜之味层层浸润,毫无肥腻之感。
盘中渐空,窗外山影已全然沉入墨色。最后啜一口清茶,齿颊间仍萦绕着腊肉的烟熏香与芋头的粉糯甜。
桂东土菜的食材以山珍野味为主,新鲜、绿色、健康。首推的当然是桂东的竹笋,这里的竹笋口感鲜嫩,无论是清炒、炖汤,还是与腊肉一起烹饪,都别有一番风味。还有山上的野菜,如蕨菜、马齿苋等,经过简单的烹饪,就能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桂东,每一道菜都是一次舌尖上的盛宴,让你回味无穷。
桂东的土菜,并非仅满足口腹之欲的飨宴,它更像一把钥匙,开启一扇通往山林腹地的大门。竹笋的鲜脆,是山泉在石上迸溅;野菜的微苦,是泥土在风中低语;腊肉里沉睡的烟火,是漫长冬日温暖的记忆;猪脚皮肉的缠绵,则凝结着灶火对时光的耐心驯服。
盘盏已净,而山野的厚味仍在体内缓缓流动。原来真正的盛宴并非仅存于舌尖的片刻惊艳,而是食物携带着一方水土的呼吸与记忆,悄然沉入心底,成为生命年轮里一道温热的印记。明日下山,行囊里装不下这青山,却装得下这一味沉甸甸的乡村美味。
桂东农家菜最大的特色是味道纯正,新鲜。这得益于这里的山水灵气。这里被称为天然氧吧,物产自然是天然的。民俗的食材大都是自家菜园子里的产物,或是去山野里采摘而来,菜篮子拎近家门是还带着露水。笋干、蕨菜、豆角、白辣椒等,按照农家传统方法腌制的。鸡鸭是自家散养的,鱼肉是从附近集市买来的,豆浆和豆腐豆皮是自己磨出来的。这些食材,经农家主妇巧手烹饪,自然就会透着一股鲜气。
还有一点,是我在别的农家没有看到过的。湘菜重油重味重色,农家不怎么注重装盘,美食端上餐桌,味道绝美,却是黑乎乎一大盘,难得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在这大山之中的民宿小楼里,每道菜都是精心装点过的,清清爽爽。白辣椒围成几圈摆在盘中,似乎还带着露水的气息。白菜帮子包着肉末蒸好出锅,像玉石一般清澈。色香味包含着美食创造者的灵气
我的朋友易军老总对我说过,他们不久前在桂东县城举办过一次村厨大赛,盛况空前,不仅在外地名头很大,还影响到了桂东四乡,乡村大厨们不再是以前农家的做派。这次大赛提倡在传统的基础上改进,注重减油减盐,让餐饮回归大众本位,让健康湘菜成为“味觉名片”。主妇们变成了农家大厨,讲究起来了,农家土菜做成了升级版,真真是焕然一新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