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北戴河联峰山附近老虎石之名,是在30多年前,那是我第一次到北戴河,当时北戴河的好地方大多是疗养院之类,我们因为是自己去的所以选择住在刘庄,那里几乎是民宿集中区,基本上是家家户户开旅店,不过不像现的民宿那样自带网红气质,条件比较简陋。


这次去昌黎的阿那亚,临返程时,想起到北戴河看看,看看这三十多年的变化,于是决定到北戴河的核心景区的老虎石公园看看,想想当初来是,想当然的认为这里一定会有奇石如虎踞卧沙滩,心里早已描摹出猛虎伏踞的轮廓。及至亲临,但见公园入口处赫然大书“虎啸”二字,才知道风景只在人心,“老虎石”未必真有老虎石!


这次再次来到老虎石海上公园,周围的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岸边已是洋楼林立商户麇集,北戴河的旅游已经成为当地的绝对产业。然而远眺大海,则不改夕日的景色,目之所及,却是海天一色,波澜浩荡;更兼礁石层层叠叠散布着,如黑色的凝固浪花,兀然露出于沙滩之上。海水在礁石间奔突跳跃,訇訇然作响,激起雪浪飞沫。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伟人毛泽东诗词《浪淘沙.北戴河》,文中追思古人,赞美新中国,它不仅是北戴河的风物志,更是一部微缩的新中国宣言。它让自然之力、历史之思与时代之变在浪涛间交响,最终升华为对“人民江山”的永恒礼敬。这种气势,由对自然历史的礼赞转换成对人民的致敬,真不是一般的人物所具有的胸怀。
目之所及,老虎石海上公园的海边的礁石群被海浪千年冲刷,条条岩脊嶙峋凸起,就像虎骨一样支棱于海天之间。礁石上遍布孔洞,浑圆深邃如虎目,默默注视着喧嚣人海。退潮时分,礁石群湿漉漉、黑黢黢地显现,仔细看来似乎有电视剧《西游记》中石猴初问世的天崩地裂的场景再现。


来到沙滩,我随着游人登上参差的礁盘,穿行在礁石之上,在海浪的击打声中,方恍然大悟:所谓“龙盘虎踞”者,未必是某块石头的肖形,乃是这礁石群落奔涌的气势,正暗合猛虎的精神魂魄。



再次回到故地,重新走上老虎石公园的礁石,我才顿悟,原来老虎石的“老虎”不是俏似,而在人们心里的执念。当放下那份望文生义的执念,我们才真正看见了海的辽阔,礁石的劲健,浪的汹涌,以及人心对自然野性魂魄的向往。
附《浪淘沙.北戴河》全文: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