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楼利香
雨季的昆明,要说最出名的美食,就是野生菌。如果不吃菌菇宴,就枉来了一趟云南。
我们第一餐菌菇宴是在1903公园附近的“菌彩野生火锅店”吃的。一盘乌骨鸡,一大沓各种绿叶蔬菜,一盘牛肉,一盘火腿肠,还有就是一大盆各种菌菇。还专门拿来一个计时器。把菌菇倒进滚烫的浓汁中,计时器开始计时,16分钟内不准我们动筷子,其实根本没有给我们筷子,问其原因,说吃没有煮满16分钟的菌子,就会中毒。我们就严格遵守纪律,耐心地等。虽然烤着火锅,但凉风吹来,还是很凉,我们都穿着两件衣服。晚上八点,夜幕刚刚降临,快落山的斜阳照在街对面的墙壁上,反射过来,晃动着我的双眼。街头逐渐热闹起来,穿梭的人流车流川流不息,远方有一处喷泉,隔几分钟就会喷一次。
“叮”地一声时间到,服务生过来,拿来了筷子,特意提醒,可以吃了。反正也没问清楚哪些菌菇品种,就狼吞虎咽吃起来,也说不出具体是什么味道,就是一个鲜字。其他的菜放进去,捞出来,也浑身吸满了菌菇味,就是鲜。比如平时我不大喜欢吃的火腿肠,在喝饱了菌菇汤的浓汁后,也变得异常地好吃。
反正哪里听说过,吃菌菇要蘸大量的大蒜,我也没放多少其他的佐料,就这样就着大蒜吃,大家都吃得微微出汗,很是满足。结账时大概花了五百多元,我们觉得很是值得。
第二餐是鸡枞菌炒肉。
那天正逢大集市,菌子很多。这菇底部附满黄泥土,顶端顶着厚厚的小雨伞,胖胖的身子,一下吸引我的眼球,也不问是什么菌,不问价格,看到很多人在买,我也挑了两个。天!也太贵了,这两朵玩意儿居然要63元钱。
回来发了个朋友圈,朋友告诉我这叫鸡枞菌,价格是贵的。而且还叮嘱我,身子上的黄泥千万不能用水洗,要用刀轻轻地慢慢地刮,否则鲜味要洗掉的,而且一定要重油,要很多大蒜。
我用三层肉,熬出油,高温中放入大蒜,放入菌菇,翻炒至很熟,装盘,才一小盘啊!难怪买的时候,摊主奇怪地看了我一眼,说:“才两个吗?”
但是,这味道真的是绝了!这盘菜也太奢侈了!后来有朋友告诉我,炒鸡枞不能炒新鲜肉,可以放点宣威火腿片,而且一定要炒上青红辣椒丝。但不管怎样,依然很好吃。
第三餐是青头菌炖土鸡。
我特别喜欢青头菌的颜色,顶着个绿绿的盖子,当然不是戴绿帽子。我觉得除了颜色,形状是正常的蘑菇。不过,价格也不菲,这么几朵菌花了我51元,比那只土鸡还贵。今天在禄劝,才知道我们被小区内的摊主忽悠了,也许她早就看出是外乡人。我们首先问,大朵的好还是小朵的好,她说大朵的好,后来禄劝的朋友告诉我们,越小朵的越鲜越贵。还有就是实在是太贵了,到禄劝四倍分量,我们买来才五十来元。
我们买的青头菌(51元)。
这是最好的青头菌,不开花的。
烧法也很简单,鸡切成块放在炖锅里炖,炖得差不多了,放入菇,只加了点盐,不一会儿鲜香四溢,不只是厨房,所有房间都能闻到那诱人的香味。
但是真正的菌菇大宴是在禄劝的这几天,我们下午逛了禄劝菌菇市场,真真是大开眼界,据说至少有上百种,我们先来认识几种重要的菌子。
红菇。
虎掌菌。
干巴菌。
红葱菌。
黄牛肝。
颜色深点的叫见手青。
现在我着重描述一下土生土长的禄劝人家给我们烧的菌菇大宴。
第一餐是炒的,两大盘,一盘是虎掌菌,一盘是鸡油菌,配料是宣威火腿心肉片,青辣椒,很多大蒜,还有用猪油和鸡油炒。
吃菌菇洗起来很麻烦,但他们有技巧。先准备一大脸盆水,加入少许盐,朋友一个一个剪掉比较硬的根部,放入水盆中。接着再准备一脸盆清水,拿一块干净的面巾纸一朵一朵小心翼翼地擦洗,放另一盆清水里,这样洗几次就很干净了。炒的时候,放入猪油和鸡油,放入大量的蒜,再放菇,炒着炒着,出水了,又把汁水收干,又倒入少量水,又炒干,总之至少翻炒了半个小时,最后放入青椒,说这是灵魂,不但可以调色,有点辣味,味道更好。味道我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了,总之我就没停过筷子。
今晚的菌菇火锅更是另一种烧法。
先说一下原材料,一只土乌骨鸡,宣威火腿心,以下六种菌菇:青头菌、鸡油菌、铁脚菌、铜绿菌、黄香菌、奶浆菌。先炖土鸡,炖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再放菌菇,不放任何调料,只放盐,就鲜香四溢。这回绝对不能放辣椒,说辣味要盖过鲜味。吃的时候,朋友先给我们舀了一碗原汤,感受一下鲜度,再加菇鸡肉火腿,吃得我们汗津津的,就着葡萄酒。我们每人吃了两大碗,饭也没吃。
汪曾祺说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下次要买点牛肝菌尝尝。他说,青头菌格调比牛肝菌高,吃了感觉自己格调都提高了。汪老竟然还说,鸡枞菌是菌中之王,味道鲜浓,无可方比,说它是名贵的山珍。我忽然觉得那63元钱花得太值了。汪老不知道还有没有写过另外的菌菇的文章,现在我依然羡慕雨季的云南人,光有了菌菇,有了凉爽,就是幸福指数最高的省份。
如果有机会,真想到云南山里亲自去采一下这人间尤物。
(所有的照片都是实景拍摄。7月18日写于禄劝)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