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道不空
从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归来,已经有好几天了,可是人依旧浑浑噩噩,怎么也睡不醒,什么事也都提不起精神去做,有人说这是“醉氧”的一种反应。所谓“醉氧”,就是人在高海拔缺氧的地方,人体会调节自身血液里的血氧含量,帮助适应那种严酷的环境。在高海拔地区待了几天后,再回到低海拔地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已经增加了,体内的血氧浓度却没有及时回复到正常状态,人体就会出现一些异常,就好像喝醉了酒一般,所以就被称之为“醉氧”。
真是“醉氧”吗?也许是吧,但我觉得,这只是让我每日睡不醒的一个很小的原因,更重要的或许是,我人已经回到了上海,但灵魂还留在那片天域里,不想回来了。
一、高反
去西藏之前,我还是有些担心的,主要担心的就是高反问题。
很多年前我曾经到过雪域高原,最高的地方到了六千多米,从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一点点爬上去的。当年我还很年轻,身体倍儿棒,而且之前是从低海拔地区,跟着车慢慢拔升上去的,有较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而且之前差不多两三个星期,就按照网络上的提示,做各种运动,喝红景天茶,以提升体内血氧浓度。尽管做了这充足的准备,旅程的后期还是无可避免出现了一定的高原反应,记得有一段路程特别的喘,走几步就得歇几步,还有些头疼,同行者甚至还出现了流鼻血的反应。短短两公里多的山路,走了差不多三个小时,其中还有一截是骑马爬上去的,没办法,实在爬不动,太喘了。
这段记忆,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始终在脑海里挥散不去。雪域的风景,美是美极,却在心里着实留下了一些阴影。
年轻时尚且如此,何况现在?而且这次我的行程安排得极是仓促,我几乎是没做任何准备,只是在决定行程的前一天,稍微买了一点药物和食品,就直接飞到了拉萨。
之所以会如此仓促出行,自然有原因,一言难尽。从拉萨贡嘎机场出来,旅行社安排了一个地接师傅,开着出租车来接,尚有一个拼车的。机场到酒店有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路上就聊了几句,当那位拼车者问起我的出行目的时,我脱口而出:“我这次到西藏是来‘洗脑’的。”
那人有点懵,不知所云,我补充道:“我不是来接受宗教的洗礼,而是来感受大脑缺氧的冲击。在大都市里实在待得太烦了,感觉体内都是各种乱七八糟的毒素,索性来到这个极端的环境里,净化一下血管,也净化一下大脑。”
同车者是个刚毕业的小伙,没有经历过多少社会的毒打,他很难理解我所说的这番话。不过我确实是这么想的:到了这纯净的雪域,人心或许真的会变干净一些吧。
虽然心情很是愉悦,但是出行的仓促,还是让我在第一时间就出现了高反现象。
旅行社的安排出了岔子,第一天的入住,并没有按照原来的计划和酒店对接好,再加上航班的晚点,等我七弯八绕地住进酒店,已经快凌晨两点了;恩,我在上海出发的时间,是前一天的早上七点多,路上折腾了差不多整整一天。旅途的劳累,成了高反的催化剂,入住酒店后,我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用尽各种办法,一会深呼吸,一会打坐,哪怕用上我平日里催眠自己百试不爽的“背英语单词大法”,也无济于事。头开始疼起来,越来越厉害,呼吸急促,有一瞬间,我感觉自己似乎快要完蛋了。
床头柜上,我放着一包薯片,还有面包,那是我特意带来的。在这样的高原,低海拔地区带来的食品袋,很容易因为气压的变化而膨胀。果然,薯片和面包都涨得鼓鼓的,感觉用不了多久就要爆炸。
没过多久,当我还在床上翻来覆去、唉声叹气的时候,砰的一声巨响,薯片袋如期爆炸了。那一声“惊喜”,倒是让我本来也快要爆炸的脑袋倒是清醒了一些,似乎没那么难受了。于是,在床上又翻滚了片刻,终于半睡半醒地入寐了。
七律·入藏
昨日犹留都市老,今朝已入藏边新。
春穷尽目三巡酒,山起低眉两袖云。
行走天涯寻往事,归来或许有初心。
浮尘洗去诗一路,雅韵重生自在吟。
二、出发
睡了大概个把小时,我就醒了,再也睡不着,索性出去走走。走到酒店大堂,一个人都没有,不过灯光亮着,我看见大堂中的一株绿植,是一棵发财树,树叶很是繁茂,绿油油的。想起网络上看到的科普视频,说是高反缺氧时,可以凑近绿植,大口呼吸。植物在夜间也是需要呼吸的,会释放出二氧化碳,但是灯光下的植物,光合作用时间会大大加强。这株发财树一直沐浴在明亮的灯光中,想必也会一整晚都在释放氧气吧。不管了,凑上去吸几口再说。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反正凑近了发财树一阵猛吸之后,感觉胸口的闷堵,确实好了不少,头疼也得到了缓解。
外出逛了逛,再吃过早饭,旅行社安排的车辆来了,我拎着行礼,兴冲冲地出发了,赶赴第一个目的地。
按照行程,第一天应该是去林芝,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最低的所在,还不到两千米,入住的酒店也只有海拔两千多一点。这显然是给我们做一下适应。不过接下来的几天,每天都会在高海拔的地方出行以及入住。所以司机兼导游提醒我们,最好还是配一台制氧机。
我本来并没打算配这个,一来按照和旅行社的协议,我们每个游客都附赠一个氧气筒,省着点用,能够支撑个三五天;更重要的是,我此行本来就打算接受缺氧的“洗脑”啊。不过看到同车的驴友们都配备了,而且前一晚的头疼胸闷也确实有点让人怕怕,所以我也没再犹豫,也跟着租了一台“乐享”制氧机。这个东东在二十年前的西藏之行从没见过,应该是现代科技的产物,还挺好用的,一个方头方脑的金属设备,大概六七斤重的样子,双肩挎背,带呼吸管,可以调节制氧浓度,能充电,带备用电池,一天花费七八十,充满电两块电池能用上八个小时。
行吧,既来之,则安之,这是我一贯的做人原则,人家用,我也用,不搞特殊化。
有了呼吸机的保驾护航,虽然第一天并没有用上,毕竟这里海拔不高,我还是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适应这缺氧环境;但心里踏实了许多,不再有出行前的那种忐忑,开始认认真真观赏起沿途的风景来。
从拉萨市区开出,很快就进入了茫茫大山之中,雪域的山,和我平日里常见的江南山景截然不同。这里真的很荒凉,好多山都是光秃秃的,别说树,就连草都很难见到,这里之所以缺氧,不仅是因为海拔太高,也因为很多地方缺少植被的缘故。
荒凉沧桑的感觉,在眼前弥漫开去,孤寂、苍莽、深邃、空灵、荒古,一种很难用言语形容的感觉在心底同样弥散开来,很是奇妙。
司机是个很有经验的河南大哥,当然这个“大哥”只是对同行的其他几个伙伴而言,他们都是95后甚至00后的小年轻,司机是个80后,他们叫一声“大哥”理所当然,不过对我这个70后而言,他们都是弟弟,嗯,还有妹妹。
司机姓韩,安徽人,在雪域高原已经奔驰了将近十年,对这一切都已十分熟悉,也正因为他的经验老到和为人和善,为我们的旅程,增加了不少色彩。
叫他“大哥”,让我有些勉为其难,于是我就称呼他为“韩导”,我这次报的是一个6-8人的小团,没有导游,司机就兼任导游了,所以叫一声韩导也没问题。
韩导很有经验,开一段时间就会找个地方停下来,让我们休息,看看周围的景致。
第一个休息点,是在一处大山环绕之中的服务区,差不多是四面环山,有一条雪水汇聚的河流在服务区后边哗哗地奔流而下。
这里地广人稀,车辆也很少,空气显得十分清新,这里倒还有不少树木,近处的绿植和远处的雪山、白云交相辉映,勾勒出了一副迥异于江南的风景图来。
嗯,没啥好说的,写一首小诗歌咏吧。
五律·洗怀
各位来朝圣,我行为洗怀。
浮云沾轻履,原野覆老苔。
山纳千秋韵,水涤万古埃。
远处清霄落,天门至此开。
是的,来到这里,心灵都净化了。我忍不住心头的亢奋,不由得仰天长啸!
三、驴友
出行前,我在选择大团和小团之间纠结了一会,倒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行程安排的问题,主要担心的就是同行者不给力。大团人多,一切行程都听导游安排,反而相对简单一些;小团属于半自助性质,几个同行者商量着办,哪里多停一会,哪里不想玩直接跳过。这样的行程自然比较舒服,但是如果碰到那种特别作的同伴,就相当令人头疼。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不愉快经历,心有余悸。出来旅行,来找开心的不是,偏偏有人就喜欢自招不快,这样的人,我只能敬而远之。所以出游前,我特意跟线上招募旅游的网络旅游计调管说了,如果碰到那种比较难搞的,我就跟大团,计调官跟我说了,这次的安排没问题。
还好,上车一看,都是很活泼开朗的小年轻,没有那种一上车就各种叽哩哇啦、挑三搞四的大妈。这次的组合挺有意思,有两对都是刚结婚出来度蜜月的小夫妻,就用他们注册结婚的时间称呼他们吧,一对叫“六一”,一对叫“二九”,还有一个和我一样孤身出行的,叫小白,正好我又姓李,于是六个人凑出了三对组合,二九组合,六一组合,李白组合。更有意思的是我们的车牌,藏AL6001,藏A是拉萨的号码,无需多言,L就是旅游,国旅统一的编号,属于正规军,不是那种黑旅行社,靠谱。这个号码好记,老六排第一。
于是,出游时,作为队里当仁不让的老大哥,我就会喊一句:“老六们,出发了!”大家嘻嘻哈哈地跟上。
六个人来自天南海北,北方的吉林、内蒙古,南方的上海、深圳、苏州、张家界,再加上一个中部的安徽司机,堪称中国地理大杂烩。
几个人虽然年纪不同,地域迥异,但是倒也挺合得来,大家路上边走边聊边唱歌,别提多欢乐了。
旅行就该这样,充满了欢乐,而不是各种挑剔抱怨甚至是争吵。出门在外,难免有不顺意的,自己想开点就行了。
来都来了,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增加不了任何快乐!不是吗?
卜算子·高原行
旷野掠狂歌,打破千秋寂。
苍莽江山任我行,尽是逍遥意。
鞭马纵长风,紫日浮云地。
塞外红尘自在游,且到天边立。
四、峡谷
以前我工作过的一个单位,是做旅游策划的,老板告诉我说,做策划一定要注意六个字,就是“做第一,找唯一”,你只有做到行业的第一甚至是唯一了,才能让人更好地记住。策划就是努力帮客户做到甚至是创造这个第一。
没错,策划如此,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尽量做到最好。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信条,我对任何的“第一”都抱有特别的兴趣。而此行的几个重点,都在于这个“第一”,比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又比如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很幸运,行程的第一天,我们就能见到一个世界第一——世界最深的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雅鲁藏布江在东喜马拉雅山最高峰南迦巴瓦峰脚下突然形成的一个马蹄形大拐弯,与南伽巴瓦峰隔空对望的是北边的加拉白垒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谷,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境内,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
南迦巴瓦是藏传佛教中的神山,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这座神山被《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藏语意为“直刺天空的长矛”。因常年积雪,云雾缭绕,也被称作羞女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
观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地方有很多处,不过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在我们居住的索松村,这里可以同时观赏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及被《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山峰的南迦巴瓦峰。
这就是一个见证奇迹的地方。连绵的高原,峻拔的山峰,骤降的峡谷,奔涌的江流,在这里汇聚成了大自然的交响乐,也成为了众神居住的所在。
看到这山,这水,这天,这地,我觉得自己来雪域“洗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里确实能够净化自己在俗世里污浊的血脉和心灵。
五律·诗乡
诗意消失久,远方是我乡。
山腰缠玉带,碧岭锁清江。
足下浮云动,眼前倒影藏。
尘嚣皆不见,俗务顿无妨。
五、乡居
当晚就住在南迦巴瓦之畔的索松村,一处叫作7782的酒家。很别致的名字是不是?因为对面的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的海拔高度正是7782米,所以索松村里的很多地名都与之有关,除了我们居住的7782酒店,旁边还有一个酒吧同样叫做这个名,7782·燥吧。
索松村是独具特色和魅力的生态旅游村。索松村坐落于国家5A级景区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内,是南迦巴瓦峰的最佳观赏点之一。索松村位于几百米高的山崖上,山下就是雅鲁藏布江。
在这里居住挺有意思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已是非常偏僻的小山村,加起来也就几百户人家吧,但是啥都有,小小的超市里东西很齐全,同行的小白和61组合都没带够装备,缺少一条御寒的秋裤,在这里得到了补充,解决了后续要爬雪山的后顾之忧;61还买了一个让他得瑟很久的保温杯,确实又漂亮又精致还挺结实,不怪他一直洋洋自得。
在这里享受了一些林芝的当地特色食品,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石锅鸡,很鲜;还有韩导友情赞助的林芝本地西瓜,甜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吃过团餐,就在韩导的带领下去燥吧燥一下。
确实挺燥的,酒吧的两个驻唱歌手很会带动气氛,搞得大家那叫一个热血沸腾,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不断。我还上台去高歌了一曲,黑豹乐队的《无地自容》,本来我是想唱《我心如火》的,结果歌单里没有这首歌,只好退而求其次。来到这里,确实会躁动,确实会“心如火”,却没有“无地自容”。把所有的烦恼统统抛掉,把所有的俗务通通忘掉,有的只有翩然起舞,放声高歌和欢笑。
没想到在这海拔三千米的所在,也能让我尽情放出高声,本来还以为唱不了,当我吼到高潮部分也能轻松上去的时候,之前对“高反”的顾虑,彻底抛在脑后了。
这一刻,感觉自己就像那云霄中的雄鹰,展翅高飞,无忧无虑,无拘无束。
五律·雄鹰
雄鹰展翅起,直入云山里。
刹那破清霄,扶摇惊羽翼。
掠空何处声,迎我无双意。
今日化鲲鹏,苍茫瞰大地。
六、遛马
在索松村美美地睡了一觉,这里真的很清静,就是两条乱吠的狗有点扫兴,不过好在我本来就没有睡懒觉的习惯,不管睡多晚,早上五六点都会起来。在家都是如此,又何况出来旅游的现在?
这边地处西陲,天黑得早,亮得晚,都六点多了,仍然一片漆黑,在酒店的院子里踱来踱去混到七点多,总算天亮了,院子的门也开了,就出去走走。一出来就看到路边站着一头小马,没系缰绳,也没主人看管。
我向来就很喜欢各种动物,尤其喜欢马,看到这马如此乖巧安静地站在一旁,哪还按捺得住,连忙走过去开撸。
马儿是通灵性的,当然能够感觉到我对它毫无恶意,只有友善的亲昵,所以就一直乖乖地站着,让我从头撸到尾巴。撸了一阵,我准备给它找点草吃,不过它站的地方却没有什么草。我只有走开去其他地方寻找,待我找到草去找它,却发现它已走出了一截路,听见我在后头叫它,还回头看看我,然后继续前行。
于是,我就拎着一把草跟着它走,转了几个弯,走入一条小径,然后在一道木门前停了下来。估计这里就是它的家,我走过去把手里的草喂它吃了,然后挥手告别。它打了个响鼻,算是回应。我走开没几步,却听见身后传来砰砰砰的声响,回头一看,竟然是它在用蹄子踹门,估计是招呼主人开门,真有趣。
实在太喜欢这个家伙了,平日里极少自拍的我,忍不住和它来了一个合影,并给它拍了不少照片和视频。
五律·策马
驱车不够意,策马上高原。
日影身前过,云衣袖底连。
清歌方彻地,长啸又齐天。
昨忆曾如梦,今声已是仙。
七、拔高
从林芝出来,一路渐行渐远,也渐走渐高,不多时已经冲上了四千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好在随身带着呼吸机,觉得呼吸急促了就吸一会氧,也没啥异样。海拔越高,风景越是清丽。
也许这里的风景并不能用清丽来形容,毕竟这里是雪域,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缺少人烟的雪山圣地,用空濛、孤寂、苍凉、深邃之类的词来形容或许更恰当一些。
不过,再华丽的文字,到了这雪域高原之处,都显得苍白无力,既然如此,我也就不用费太多心思去做描述了吧。
不过来到这片自古以来的“天堑”,心中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像是自豪,像是骄傲,又像是感动,或者激昂,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身边的这片土地,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人。
在如此偏远、高峻的所在,中国伟大的基建无所不在,不管多么荒凉的地方,都有修得平坦宽敞的道路,都有照明和休息场所,都有手机和网络信号,这真的是一个奇迹啊。
中国的“基建狂魔”那真不是吹的。尤其是当看到寸草不生的荒山之上,架设起了不计其数的光伏板时,这种感触尤为深刻。或许用不了多久,这片贫瘠荒凉的土地,将会成为能源输出的大基站。
高原上施工的难度真的是极大的,别说施工了,正常走路都喘大气!自古雄关难过,只有雄鹰能展翅翱翔,如今就连我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头百姓,也能随意地走到高原上的各个角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七律·天路
雄山关隘古难渡,天堑通途今畅行。
目射神鹰同远去,云插双翅欲长鸣。
高原红日催身意,雪域光芒照我情。
不问歌声归哪处,留于此地用心听。
八、惊喜
一路风光无限,各种各样的美景层出不穷,还有各种各样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有几处细节特别有意思,这里统一插叙一下。
首先便是随处可见的各种动物,有野生的,也有蓄养的,不过在这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外,蓄养的牲畜也基本都是散养状态,和野生的并没有多少区别,尤其是牦牛,散布得到处都是。牛羊数目都十分可观,有时碰到大群牲畜过路,司机是一点脾气都没有,按喇叭、骂娘都没用,只能慢慢挪,或者在路边静静等候。这里的大户那是真大户,你能想象一个家里成百上千头牛羊是个什么概念吗?
野生动物就要怕人许多,尤其是在一些无人区,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藏羚羊、野狼、岩羊、野牦牛、野马、野驴、秃鹫、兀鹰、猕猴、土拨鼠、高原鼠兔、藏狐、狐狸……反正基本上想见到的都见着了,运气相当不错。我有个很有趣的特殊体质,就是出门在外,运气特别好,想啥就来啥。不过由于这些动物相对都比较怕人,所以只能远远地观看着,拍不了近照特写,更别说爱抚嬉玩了。
第二个惊喜,是在驱车的路途中,发现了野生的地热温泉。西藏地热丰富,很多温泉,这是早就听说过了的,羊八井更是鼎鼎有名,不过百闻不如一见,只有亲眼见到,这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才觉得不虚此行。途中我们就发现了一个野温泉,规模很小,没法泡澡,洗洗脚还是可以的。好几个小小的泉眼,最热的地方水是沸腾的,还有蒸汽直冒,估计煮煮鸡蛋没有任何问题。
这一处小小的温泉,也是我此行印象十分深刻的所在,沸腾的水气和远方的雪山交汇,真是蔚为奇观啊。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炎热的六月夏天,在好几处山头上都遇到了纷飞的大雪。西藏山区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同样是闻名已久,但听说归听说,亲身体会那还是很不一样的感受。
似是知道我特别喜欢雪,六月的高原之行,不仅见到了为数众多的雪山冰川,还连续遭逢了几场风雪。胡天六月即飞雪,因是远客江南来。
少年游慢·六月飞雪
重山惊见雪。盛夏炎炎六月。
红日潜踪,层云扑面,西风烈。
长路游人少,朔漠忽如夜。
冰霰纷飞,眼前落下寒雀。
振臂高歌切。声彻八千原野。
玉殿闻宣,群仙传召,登宫阙。
天上连绵曲,化作甘琼液。
宴罢晴归,云端载歌飞掠。
九、圣湖
藏区虽然说干旱少雨,但是水域倒也不太缺,很多地方都有雪水汇聚的湖泊,大大小小,星罗散布。雪水汇聚的湖水本来就十分纯净,加上这里的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阳光折射度高,让这些水域显得格外明媚清澈,很多地方,都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湛蓝或者青翠来。
西藏这边,很多湖泊都被称为“措”。藏区对湖泊是很看重的,有着非常强烈的宗教和文化意义,有许多湖泊都被称为“圣湖”,赋予了浓厚的神圣意义。第一个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羊卓雍措,简称为羊湖。
羊卓雍措是西藏“三大措”中的一个,羊卓雍措是藏语,其意思是“碧玉湖”,它还有一个更加浪漫的绰号,叫作“情人的眼泪”,传说中是痴情人的泪水汇聚出了这一汪碧水;另有传说它是仙女的化身,确实美轮美奂,不似人间所有。
29组合
羊卓雍措的湖水颜色会随着天气和光线的变化而变幻莫测,时而湛蓝,时而碧绿,如同一条蓝色的绸带缠绕在群山之间。湖汊众多,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周边的山峦起伏,草原广袤,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有意思的是,当我有感于此地风光的秀美脱俗,忍不住把视频和照片做了剪辑发上抖音之后,抖音居然给我来了一句“含有AI内容”。
天地良心,我发的照片和视频都是实拍,没有滤镜和美颜,也没有后期修图!大概就连抖音都觉得这里的风景美得太假了吧。。。。。。
一怒之下我就怒了一下,删了之前被认定为AI制作的视频,重新发了一次。
同样填首小诗,记录一下这绝美的风光,纪念一下这份难得的见闻。
五律·圣湖·情人泪
青山入九霄,圣域蓄天水。
旷野落澄蓝,白云凝碧翠。
几分缱绻情,一缕相思泪。
多少苦情人,此中别有味。
十、祈福
藏区这边的宗教氛围十分浓厚,不仅各种寺庙林立,各处山头也都布满了祈福的经幡、玛尼堆,一路跪拜朝圣的虔诚信徒也是随处可见。不仅本地藏人笃信这些,外来的同胞也有很多参与到这祈福大军中来,各种烧香拜佛、祷念祈福。我虽然对这些并不如何相信,却也讲究一个“入乡随俗”,听话照做不会错的。
走了两三天,地势已经越发高了,现在的平均海拔都在四千五百米以上。山势越发的险峻,风景也越发的瑰丽奇绝。好在身体已经渐渐适应了这种缺氧的环境,心情也随之越发的舒畅。
今日要挑战的是卡若拉冰川,这几日的行程虽然一直都在群山之中奔波,但像这般的徒步登山,却还是来藏之后的第一遭。
我向来就喜欢爬山,在上海的时候,由于苦于上海没什么山,常常会一个人坐着火车或者长途巴士去外地,随便找个什么山徒步,过过干瘾。如今来到这雪域高原,再度体会登高的感觉,自然别有一番滋味。
乃金岗桑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在喜马拉雅山以北。传说是藏传佛教四大山神—西方山神诺吉康娃桑布居住之地。乃金岗桑周围耸立着10余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是西藏四大雪山之一。卡若拉冰川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条冰川,面积达9.4平方公里。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浪卡子县和江孜县的交界处,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也是年楚河的东部源头。卡若拉冰川的冰舌前缘海拔为5560米,山口南面6647米的卡鲁峰,是年楚河和羊卓雍湖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韩导将我们在山前放下,告诉我们游客可以通过山上的栈道一路攀爬,他会把车停到上另一侧的游客服务中心处。栈道有一两公里长,攀爬的高度约莫也有四五百米的样子。别看需要攀爬的路线并不长,也不算如何的高,可这毕竟是海拔超过五千米的所在,极度缺氧。我们还好各自都背着制氧机,还不算太吃力;可其他一些没有做好足够准备的游客,那就够呛了。不过也有身体特别好的,制氧机不用,氧气筒也不带,就这么一溜烟地跑上跑下,赢得了喝彩一片。
俺身体素质也是相当棒的,尤其肺活量惊人,跑到山顶,一声长啸,足足有半分钟;然后还高吼了一首《男儿当自强》,也是赢得了漫山彩声。
上山前我买了一串经幡,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卡若拉冰川的前方、我们此行攀爬的最高处,将经幡系了起来,大家共同祈愿,我的愿望很简单:“世界和平美好,大家健康幸福!”
来一组十六字令,记载这次登山之旅。
十六字令·山
山。寂寞云烟锁万关。
千秋憾,今日化平川。
山。旷野无垠意万般。
逍遥在,拍马入云端。
山。峻岭冲霄莫可攀。
开天堑,长啸卷云帆。
山。远近高低各自闲。
晴岚映,心已到天边。
山。不尽苍茫雾海间。
斜阳外,世事若轻烟。
山。万里征行路两端。
疑无数,哪个是峰巅。
十一、齐天
今日将要挑战此行最有意义的一站,前往珠峰大本营,探访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今天终于见到了“世界第三极”,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很是欣喜,填词以记,词牌名曰《齐天乐》,心欲登天,乐与天齐。
说起在珠峰大本营的见闻,诸多趣事。
这次本来很是荒凉,不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这里已经成为一处热门打卡景点,如今还未进入旺季,已经游者如潮了。这里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邮局、厕所,那个厕所还真是挺高大上的,一水的高科技。据说搞出来还没几个月,咱们也算是运气好,以前这里只有脏兮兮的旱厕。所谓旱厕,其实就是几个坑位,没水冲洗。如今完全不同了,这里配套的设施已经相当齐全,吃饭的地方也有,以后据说还可以有住宿的酒店,不需要为了看日出日落而赶来赶去了。
对这个珠峰之旅,我是期待已久,毕竟是世界第一嘛。为此也算是做足了准备和规划,计划好好的,我们扛一面五星红旗上山,带起食品、饮水和呼吸机,在那里等待日落。其中要合唱一首《歌唱祖国》,一抒胸臆。
哪晓得计划不如变化快,这里以前一直有信号的,不知道这天是怎么回事,所有的信号,移动、电信、联通,统统没了动静。
其他也不打紧,却让我们这群没记住歌词的人,丢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脸。来到目的地,找好位置,就准备开唱,结果刚唱了一小段,后头居然集体忘词。旁边的老外还举起录像设备准备给我们拍摄呢。。。。。。
如果有信号,那么可以马上搜索歌词补救,但现在不是没信号吗?没奈何,唱首《义勇军进行曲》找补一下吧。
虽然尴尬,但心情还是愉悦的。
大家就在这雪山之巅,迎着凛冽的寒风,坐了几个小时,为的就是看到珠峰露出真容,等待日照进山的一刻。
齐天乐·珠穆朗玛峰
世间一等追寻事,登天自由之路。
雪域迷踪,高原旷野,天际风云无数。
斜阳静贮。照千里苍茫,万峰极目。
渐起狂情,畅怀盈袖揽珠穆。
江山如此壮丽,梦中曾见景,今日忽筑。
陡岭连天,烟霞在手,如入清霄漫步。
迎风起舞。有众仙来歌,大神击鼓。
笑傲云宫,正如心觅处。
十二、生日
昨日的珠峰日落并没有如约而至,为了弥补损失,我们一致同意,今日起个大早,换个方向去寻觅珠峰日出。落日余晖不得,晓峰浴金亦佳。
于是,今天一早,就驱车直行。一路风驰电掣,七弯八绕冲上云端,正好撞见山头旭日东升。于是,惊起“哇”声一片。
众人迫不及待跳下车来,一顿猛拍。
旭日金辉,高山异色;
层云秀隐,朔漠成诗。
袖里笼云,足下履风,身化清霄圆梦客;
山间逐日,峰巅掠影,心留世界第三极。
今日对我来说,很有些特别,因为这是我四十八岁的生日,能够在世界第一峰上过生日,自然极有意义。
这一天也真的非常开心。
看完珠峰日出后,我们又继续行程,赶赴另一处重要的景点——奇林峡。这里有十分特殊的峡谷石林地貌,各种怪石在深谷间林立,造型古怪朴拙,充满了原始苍莽的味道。这里还是中国、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的四国交界处,更显得有意义。
清平乐·雪域逢生
又逢生日。过往皆无视。
此际心情悠然异。悄换苍茫天地。
旷野朔漠逍遥。纵横驰骋登高。
笑傲红尘远远,身边无限云霄。
很有意义的一个生日。
这个生日居然能够体验到好多个“世界之最”,首先是看到了世界第一高峰的日出——珠穆朗玛峰。然后又驱车前往雪山圣湖,以及奇林峡。在这里体验了“世界最高海拔的奶茶”和“世界最高海拔的卡丁车”,以及射箭,我一箭就射中了靶心,运气极好。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出行的我,遇见了一帮很好的驴友,大家来自天南地北,嘻嘻哈哈,投契、开心。他们还给我庆祝生日,一顿大餐,还有生日蛋糕、生日面和生日礼物。感动ing。
感谢各位朋友们,很开心的一天!
天路即心路,前程无限;
人情本世情,岁月如歌。
十三、夜宿
从乱石林立的奇林峡走出,往此行的另一处游玩圣地——圣象天门出发,一路上韩导不断给我们“打预防针”,说接下来的一段旅途,都在无人区,没有人烟,更没有补给,要上厕所就在路边随便解决吧;更够呛的是,还有很长的一截“搓衣板路”。好在同行者皆没有晕车史,高反也都好得差不多了,否则这一段行程绝对要命。
无人区的道路确实很不堪,但风光独特,印象最深的,就是路边数不尽的老鼠洞,基本都是土拨鼠和高原鼠兔的“杰作”。记得以前有一本风靡全球的小说《狼图腾》中有过这样的一段描述,旱獭和鼠兔都是草原害兽,牧民们恨透了它们。它们不仅偷食草料,破坏草场,它们到处撅挖的鼠洞更是牧场牲畜和牧民的天敌,马儿在奔驰的时候,一脚踏进鼠洞,很容易就人仰马翻,摔惨,而且马腿还有可能被折断。
看到这随处可见的鼠洞,确实有点瘆人啊,确实也很容易踏空。
路途很是遥远,到了九点左右的时候,才送算赶到了歇脚处,一处条件比较差劲的住宿点,甚至可以说这是此次行程中住宿条件最不好的一次。不过想想在如此的偏远所在,还有能够洗浴的所在,还有空调房可以睡觉,也就没啥好抱怨的。
这也是我们在一起的最后一顿晚餐了,大家决定点个餐,味道还真不错。厨师来自四川,整顿精神给咱们烧了一顿川菜,各个称赞不绝。
吃过晚饭,各自回房休息,我却仍无睡意,到处走走。无人区的星空格外灿烂,本来是个赏星的绝佳去处,奈何今夜的明月分外清朗,让星光黯然失色了。
夜色迷人,野旷清宁,安静得出奇,只有不肯安睡的群羊,时不时发出此起彼伏的咩咩声。
我来高原,其实就是想寻找这种静谧脱俗的感觉,在这空旷的无人区,在即将结束行程的最后一个夜晚,我终于找到了久违的这份感觉。
月夜
曾为夜月宫中客,今做星灯影子人。
懒管逐名俗世者,重修雪域自然心。
十四、晨行
不管前一夜睡得多晚,次日一早,我总会在晨曦微露的时候醒来,然后出去走走,这已经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到了高原依旧保持着。旅途的疲累也没有改变我这个习惯。
次日一早,同行者仍然酣睡的时候,我便顶着刚刚吐露的晨曦,寻找朝阳而去。
昨夜在酒店门口看到一只馋嘴的小羊,喂了它一点随身携带的饼干,早上出门,又看到它趴在酒店门口。它显然已经认得我了,见我出门,咩咩地叫唤着,凑了上来,又问我要吃的。我正好带着一大包旺旺雪饼,原本是打算去喂土拨鼠的,这附近到处都是鼠洞,土拨鼠一定少不了。我也早就听网友们说过多回,草原上的土拨鼠最喜欢吃的就是这种酥脆香甜的雪饼。
不过没想到,刚出门就被这贪嘴的小家伙截胡了。它见我口袋里吃食很多,就一直跟着我走。很快,我俩已经走出了几百米,走上了附近的一个山头。
高原的清晨是非常寒冷的,昨夜酒店上的露台凝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霜。我穿着厚厚的大衣,也忍不住有点哆嗦,不过心情却是无比的愉悦,又忍不住放声歌唱,反正这附近也没什么人居住,不用担心打扰人的清梦。
再走一阵,遇到几个早起的牧民,他们都带着成群的牛羊,见我孤身一人,带着一头半大的羊在草原上散步,都有些好奇,问我:“你怎么带一只羊出来?”我笑道:“这是酒店里的羊,跟我很亲近,我就带着它到处逛逛。”牧民们都觉得好笑,挥手告别。
我一路走,一路歌,行走不断,歌声也不断,最初的高反如今早已烟消云散,这里其实也有四千五百米左右的海拔,不过我不用戴呼吸机,照样上山下乡,引吭高歌,毫无压力。
早上的高原特别有活力,野生动物成群地出动了,一路上,我看到了不计其数的土拨鼠和高原鼠兔,在草原的洞窟中蹿来蹿去,只是我随身携带的各种食品,都被那贪嘴的羊吃光了。
没办法,谁叫我这么喜欢动物呢?
天然之趣,自然之觅,都在这里了,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人间天堂。
独游
徐风陌上好行游,草色禽音最解愁。
昏晓无分消世事,清欢一晌上心头。
十五、回归
从圣象天门出来,还有最后一处游玩景点——纳林错。纳林错是藏区最大的湖泊之一,也是风景最美的圣湖,本该是很值得大书特书的所在,不过之前已经看过了羊卓雍措、色林错等多个湖泊胜景,此处再美,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再加上这数日奔波,也确实有些人困马乏。以至于我在这里都没有游玩多久,就早早回到了车里休息,等待回转拉萨。
回到拉萨之后,休整了半日,次日又约了29组合和小白,在拉萨市区享受一下高原生活,至于61组合,他们尚有其他行程,已先我们一步出发了。
拉萨的生活悠闲而自在,人们的节奏都不快,载歌载舞。
很多人来到西藏,就为了一个悠闲自在。这里生活节奏真的很慢。逛街的人头涌涌,跳舞的衣袂飘飘,喝茶的微笑浅浅。坐在这阁楼之上,面向群山,等待日暮的金光流彩,等待布达拉宫的华灯初上。
一盏清茶,一盏心灯,看悠然风景;
几分故事,几分醉意,留自在人间。
在这里,品过酥油茶,吃过著名的酸汤牦牛肉火锅,这一次漫长而又欢畅的旅程终告一个段落。心中有些不舍,更多的却是留念,总觉得自己的灵魂始终在这一片静谧的古老原野上逡巡,不愿意离去。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怀念,甚至铭记终生的圣地,也是一个经久难忘的旅程。
(部分图片来自驴友的友情提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