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从满族博物馆出来,雨也渐渐停了,来到马路对面的公交站,准备坐公交前往吉林机器局旧址。机器局旧址位于城东的松花江畔,城区行驶时还堵了会儿车,一到江边的松江东路,公交就像脱缰的野马,开始狂奔,东北人的豪爽得以充分释放。
最后,公交将我一个人丢在欣然街路口,再往前一站就是乌喇公园。沿着欣然街往里走,路的尽头是江湾路,由此左转。路上几乎没什么行人,偶尔才会有一辆车经过。来到一个小区的入口,导航显示由此进入。虽然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但还是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在小区的深处,果然看到了一栋颇具年代感的黄色建筑,院子中还立有吉林机器局旧址的文保标志碑。四周围着铁栅栏,一个大铁门却是锁着的,当时便觉得有些失落,难道要白跑一趟?有些不太心甘,便绕着围墙,寻找合适的角度拍几张照片。
忽然从居民楼内出来一位大叔,赶紧上前询问,这才知道原来是被导航带错了路,其正门在另外一头。根据大叔的指引,从小区内穿过,来到青年路,果然看到了它的大门。不禁感叹,如果不是遇到这位大叔,很可能就错过了这个地方。
走进大门,院内立有一尊清代官员的塑像,基座上写着“吴大澂”。“澂”这个字不认识,查了一下原来是通“澄”。院内草木葱茏,有一栋青砖灰瓦的平房被辟为展厅,走进参观,了解到这个老厂的前世今生。
吉林机器制造局创办于1881年,由晚清著名的文字大家吴大澂奏请开设,大门处立着的正是他的塑像。当时的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沙俄虎视眈眈,屡挑事端,鲸吞蚕食中国领土,东北边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吴大澂虽为一介书生,但却怀揣奋勇图存、振兴边疆的决心,毅然受命,远赴吉林。1880年,清政府派吴大澂协同吉林将军铭安帮办防务。在吉期间,他奔走于宁古塔、三姓、珲春、吉林之间,针对边防松驰、边地空虚等问题,移垦戍边、置驿修路、筑垒练军、招抚流民、建设工厂、勘界守疆,吉林机器局便应运而生。
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吴大澂奏请在吉林城创办吉林机器制造局,是洋务运动时期东北唯一的兵工厂,成为东北近代工业的发端。之后,这家兵工厂曾先后落入沙俄和鬼子手中,直到1948年吉林解放,饱经沧桑的老厂重获新生,为支持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出了展厅,来到院子的最后,推开一扇破旧的大门,原来里面就是刚才看到的那座黄色的建筑。这座建筑估计是以前工厂的门楼,由青砖砌成,外面刷着黄色的涂料。如今的机器局被开发成文创社区,老厂区已经焕发出新的活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