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前段时间,我又解锁了一座秦岭小城。
它因为一条江(丹江)、一座山而得名(凤冠山),是商鞅的封地,贾平凹的故乡。这里可以探访的地方有很多,但我来之前,就心心念念着一座据说全国只有两座的“花庙”。
你去过吗?
这里就是——丹凤花庙。
要说丹凤,丹江是绕不开的话题;而要说丹江,丹江岸边的这座花庙则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见证了丹凤的繁华与变迁。
丹凤花庙,名字听起来“花里胡哨”的,其实就是座“船帮会馆”。
丹江是汉江最长的支流,其发源于商洛市西北部的秦岭南麓,流经陕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与汉江交汇,最终汇入长江。早在汉代,丹江航运就已成为沟通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黄金水道”。
丹凤龙驹寨,则是丹江航运中著名的水陆换载码头。东路货物沿长江入汉江逆水而上至龙驹寨,经骡马驮运分散至西安、甘肃,经洛南转运至潼关、山西等地。它不仅是补给长安的重要一环,更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而被尊为“贡道”。
明清时期,丹凤龙驹寨迎来了它的鼎盛时代,其繁荣程度令人惊叹——年税收竟高达全陕的三分之一!
那时候的龙驹寨,可谓贸易兴盛、客商云集、会馆林立,据说分布着数百家骡马店、银钱铺,以及“十大会馆”、“十八座庙宇”。船帮会馆,也是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
丹凤船帮会馆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距今210年历史。它是当年往来龙驹寨的船夫们众筹修建的,建成占地5460平方米,规模宏大,位列龙驹寨“十大会馆”之首。
古时,会馆的功能往往是多元的。它既为船工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他们寄托信仰、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实用与精神的双重价值。所以,各地会馆的整体布局都是基本相似的。
丹凤船帮会馆的正面是一座高大的牌楼,牌楼的背面是一座戏台,会馆内还修有明王殿,供奉船工的保护神“平水明王”。
要说,陕南汉江边儿上曾经有不少繁华的商贸重镇,至今也保留着好几座完整的船帮会馆。但只有丹凤的这座被称为“花庙”。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答案就在这戏楼之上。
丹凤的这座戏楼以造型精美、装饰华丽而闻名。建筑内外遍布着复杂而精美的镂空木雕,而花脊、飞檐之上,用千万计的细瓷碎片镶嵌而成的群龙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在阳光下更是粼光闪烁,异彩纷呈。这才有了“花庙”“花戏楼”这样的美誉。
据说,全国仅有两座如此精美的“花戏楼”,一座坐落于丹凤,另一座则位于曹操的故乡——安徽亳州。它们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交相辉映,各自以其独特的魅力诠释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瑰丽与辉煌,成为南北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
遗憾的是,我们来丹凤船帮会馆的时候太晚了,会馆已经闭馆,只能飞了个无人机看了个大概。丹凤的船帮会馆紧挨着丹江,门前有一个大广场。飞无人机的时候遇到了一群小朋友,个顶个的活泼可爱。
会馆对面、丹江边上,还有一座船型雕塑。当时很多居民在这里遛弯、散步,我也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回来一查才知道,这艘船还有点来头,是纪念徐霞客的。
据说当年徐霞客游览完华山,一路辗转至从龙驹寨,并从这里乘船前往武当山。《徐霞客游记》中还详细描绘了这段丹江航行的沿途风景,令人神往。
如今,虽然丹江已经不再通航了。但游客来此还可以体验丹江漂流,也算另一种旅行体验了。
有机会来丹凤,记得来看看这座丹江边的花庙,感受一下丹江的人文历史与风景。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