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大暑至。
当全国多地进入“上蒸下煮”的酷暑模式,在黔西南,一阵阵清风正拂过兴义万峰林的层层稻田,掠过安龙招堤的亭亭荷花,穿过兴义马岭河峡谷的飞瀑水雾。
绿意盎然的万峰林
这里,夏季平均气温仅25℃,森林覆盖率高达63.19%,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3万个,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称号。
在黔西南,大暑并不意味着难耐的燥热,相反,一幅流动的清凉山水画卷自此徐徐展开。
大地上的天然空调,是黔西南的清凉密码。
黔西南的清凉基因深植于其独特的地理禀赋——地处北纬25°黄金气候带,平均海拔1200米,形成“低纬度、中海拔”的绝佳组合。当同纬度地区夏季陷入酷暑炙烤,这里的风依旧清凉湿润,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芬芳。
激流飞瀑的马岭河峡谷
走进马岭河峡谷,如同瞬间进入一个天然大冰箱。谷底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可达每立方厘米3万个,多条瀑布从落差200多米的悬崖飞泻直下,水雾弥漫,带来透彻心脾的清凉。“穿着薄外套仍觉凉意袭人”,是游客们最真实的体验。
动静皆宜,正是山水之间的避暑方程式。
万峰林的夏日是一幅流动的立体山水画。站在观景台远眺,近两万座锥状峰林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走入田间,绿油油的稻浪随风起伏,布依族村寨点缀其间。清晨乘观光车上山,看云雾在峰林间流转;傍晚骑行于稻田间的小路,8公里的轻骑行路线将带你穿过上、中、下纳灰村。
诗画般的万峰林
马岭河峡谷则上演着速度与清凉的交响曲。全长13.8公里的漂流线路,橡皮艇在18险滩、20急湾、30深潭中起伏跌宕。“抓紧!大落差来了!”教练的喊声中,皮艇俯冲而下,冰凉的河水浇透全身,换来一片畅快尖叫。
在招堤,5000余亩荷塘正值盛花期。粉红、雪白、淡紫的荷花亭亭玉立,游客徜徉其间,尽享荷韵之美。夜晚提灯夜游,荷塘化身为光影艺术空间,在荷香月色中感受别样浪漫。
荷香四溢的招堤
黔西南的清凉不只存在于山水,更流淌在千年文化血脉中。
安龙坝盘古寨的“四古”技艺(造纸、织布、榨油、酿酒)与桨板运动奇妙共生。玩水尽兴后,坐在吊脚楼里品尝现煮的酸汤鱼,空气中飘来特色美食的清香。
贞丰古城的石板路在夜幕中泛起微光,穿上靛蓝布依族服饰在古城里行走,随手一拍都是朋友圈大片。
而在晴隆二十四道拐,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是历史见证,更是承载民族存续记忆。当风穿过山间,将历史沧桑吹成惬意清凉。
……
二十四道拐
当城市热浪滚滚,黔西南的民宿集群为你提供诗意栖居。
万峰林民宿已成行业现象级IP。住在峰林田园的民宿里,看稻浪翻涌。“古人说‘心静自然凉’,在这里,心不静也凉。”
在兴义云屯生态体育公园的星空树屋野奢酒店,孩子可以肆意奔跑纵情山野,大人在森林怀抱中一夜好眠,这里可以治愈你的疲惫。
被森林包裹的云屯公园
黔西南还有晚清名臣张之洞之父张锳“知府添灯油”的故事,是“加油文化”及重教兴学的根脉所在,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大批历史人物承载了历史的厚重,也绽放着特有的芳华。
在黔西南州博物馆感受汉朝文化,或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带孩子体验化石修复课,从2.4亿年前的生物印记中感受地质奇迹。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当夜幕垂落万峰林,萤火虫在稻浪间起舞。这片被低估的避暑天堂,正以森林的呼吸、江河的脉搏、古寨的晨昏,重塑人们对盛夏的认知。
大暑已至,黔西南的25℃夏天,是大地精心设计的生态奇迹,等着每一位渴望逃离酷暑的旅人,慢慢走,别辜负了这夏日好时光。
通讯员 邓忠胜
编辑 程达
二审 周静
三审 罗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