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新疆前,大舅哥给报了一个伊犁环线4日游,说塞外江南不可不去,现在是伊犁-库尔德宁-果子沟-那拉提草原环线最美的季节。
阿勒泰亲友有多人从事旅游行业,想开小车陪我们转的,被我们婉拒了,其实跟团挺好,省得操心,大巴在平稳的公路上跑起来,比较舒服,费用相对也比较省。
大舅哥推荐的这一线路,报价1680元/人,汽车纯玩游,乌市进-乌市出,我们提前一天到了乌鲁木齐,住在了小嫂外甥女家。
(虽然是小嫂的外甥女,这个女孩是在小嫂家长大的,情同母女;20多年前,我第一次去新疆时,她还在上幼儿园,漂亮又聪慧,转眼间 ,已经成年轻的妈妈了;她带孩子住在北屯娘家了,乌鲁木齐的房子空着,正好给我们暂住。)
老婆在第一站赛里木湖,就放飞了自己,拍的照片发了朋友圈,很快就收到石河子阿姨的点赞。
她得知我们回了新疆,又在伊犁玩,打来电话,让我们务必路过石河子吃顿饭,见个面。
石河子阿姨2007年帮我们带过几个月的孩子,现在孩子高考后回新疆,阿姨知道了,不见见她,也说不过去。
只是跟团走,不一定能挤出时间,我们只好跟阿姨解释,答应尽量去。
阿姨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你们要不过来,我就去乌鲁木齐送你们,给你们带去几个甜瓜和椒麻鸡,怎么着都是我的一点心意,孙女的事,还没感谢你们呢!”
她的孙女,几年前,被发现罹患“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都几岁了,还没有自行闭合,她很担心,让我们拿着片子到上海大医院求诊,医生给的诊断结果是没事,无需医疗手段介入,随诊;后来自己长闭合了,也了却了阿姨的一桩心事。
这件小小不言的帮助问诊,阿姨时常念叨,逢年过节也会主动给我们发来祝福短信,聊上几句。
当年,阿姨本有可能和岳父走到一起的,老婆也是想极力撮合,可阴差阳错没缘分,这也是我们后面不好再麻烦她帮我们带孩子的原因之一。
岳父觉得石河子阿姨比他小一轮,交流有代沟,也可能是和阿姨太熟了,情同兄妹,觉得不适合,总之两人错过后,阿姨觉得遗憾,我们也觉得遗憾。
石河子阿姨后来找了个181团场的退休干部,对她挺好的。
这十来年间,我们路过石河子两次,看望了阿姨,她今年也靠近70岁了,时间过得真快。
我们从霍城到清水河,从库尔德宁到那拉提,石河子阿姨一直盯着我们的行程,当得知我们穿越独库公路,从独山子走石河子、昌吉回乌鲁木齐时,她让我们在石河子停留2个小时,赶回乌鲁木齐也来得及。
我们抵达石河子的时候,是下午六点多钟,时间还比较宽裕(新疆11点天才黑,11点赶回乌鲁木齐就好。)
老婆在石河子上了3年学,对石河子也很有感情。我们就提前下了旅游大巴,围绕石河子大学转了一圈,然后直奔石河子阿姨家。
(作为曾经的兵团总部驻地,石河子是一座明星军垦城市,号称绿洲明珠,她棋盘式的街道布局、整洁的绿化灌木、独特的军垦文化,活力十足的多元人口结构,让她在同类兵团城市中脱颖而出。
石河子知名特色产品很多,棉花制品、肉苁蓉、葡萄、蟠桃、甜瓜、酸奶等,依托石河子大学开发的神内胡萝卜汁、石榴汁在国内也很有名气。
最让我老婆心心念念的还是石河子凉皮,那种凉皮面皮薄如纸,口感筋道有嚼劲,汤汁清亮不油腻,酸辣可口,再加上黄瓜丝、花生米、辣椒油等配料,味道浓郁,是石河子的特色美食之一。)
到了石河子阿姨的小区,我们熟门熟路的爬上了楼,敲开了门(告诉她的时间特意晚了一个小时,怕她着急)。
见了我们,老太太自然惊喜,赶紧让进沙发,给我们洗水果,切瓜。
她说,得知我们要过来,她专门托人从团场带来了一筐“金色年华”的哈密瓜。
她说“老头子”是团场干部,原来的属下,每年都捎来一些瓜果尝尝。说这种“金色年华”,甜而不腻,瓜瓤绵软如蜜,近皮处保持脆爽,属于 “双口感” 的哈密瓜,这几年市场销售比较好。
我端详起这款哈密瓜,其表皮密布粗粝网纹,呈现鲜艳的金黄色,纹路清晰且规则,部分纹路裂痕较深,通常裂痕越深代表其成熟度越高、甜度也越高。
吃上一口,果然质地细腻,几乎没有纤维感,咬起来 “咔嚓” 有声,口感冰爽甜蜜,消暑解渴。
阿姨也种过甜瓜(新疆人也称哈密瓜为甜瓜),她说这种甜瓜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疏果,剪掉侧枝上的幼瓜,只保留最壮实的一颗,这样,每个瓜才能够独享整株藤蔓的滋养。
啥也不说了,既来之,则吃之。
这种“金色年华”实在是太甜了,吃了这个瓜,甜醉了,手上沾满了蜜汁,黏黏的。
吃过甜瓜,再吃阿姨家的蟠桃、葡萄、杏子,就觉得不太甜了,看来吃东西,也讲究次序问题。
有朋友让我给推荐一些新疆的瓜果,其实真没法推荐,因为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沙质土壤透气良好,各种瓜果生长都有理想条件,糖分都容易积累,成熟了都比较甜。
如果朝口里快递的话,瓜果只能邮寄八分熟的,到了消费者手中,变成了9分熟,虽然口感比不上新疆地头熟透的瓜果,但也足以秒杀本地瓜果了,属于降维式的秒杀。
在阿姨家坐了一个多小时,吃了一肚子瓜果,只得告辞了,因为怕回去太晚了。
相见时难别亦难,阿姨有些舍不得,但也尊重我们的安排。
出门时,阿姨给我准备了两箱“金色年华”,四个瓜,我只拿了一箱,实在拿不动,乌鲁木齐还有一堆行李呢。
阿姨还是硬塞了我们一些蟠桃、杏子,让我们路上吃。
“金色年华”我们在火车上分享给上下铺的旅客,大家反馈都不错:原来甜瓜不都是哈密的啊,石河子的也不错!(新疆的一些瓜果见橱窗,胡萝卜汁、奶制品、沙棘这些都不错,还是地方好,大美新疆,物产丰富,没办法,都是好东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