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丹巴县甲居村的藏式民居 摄影/喻磊
如果从天空俯瞰四川丹巴,你会看到一幅壮美的景象:五条清澈的河流——小金河、大金河、东谷河、革什扎河、大渡河如舒展的花瓣,自丹巴县城(章谷镇)向四周奔流而去。它们与绵延的山脉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朵大地精心雕琢的巨型“梅花”。这里不仅是“千碉之国”,据说还是《西游记》中“女儿国”的原型,传说中“东女国”的遗址所在。
法国SPOT卫星于2001年1月拍摄的丹巴地形图,5条山脉与5条河流所组成的360度辐射状地貌,形若梅花,这种地貌又被称为“漩涡状旋扭构造”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2期 图源/阿布
这片土地上的丹巴人,用石头筑起了灵魂的居所 —— 碉楼。这些或矗立于山巅、或静守于河畔的石砌建筑,是冷兵器时代的见证,或用于防御(战碉、烽火碉),或用于居住和储藏(家碉),形态从三角到十三角不等,尤以四角碉为多。这些自公元七世纪始建,至元明清鼎盛的建筑奇迹,至今仍有562处遗迹散落在这片土地上。
丹巴县蒲角顶村的碉楼 摄影/喻磊
摄影人喻磊与丹巴的缘分,始于童年。小学对面那块“丹巴县驻成都办事处”的门匾,像一扇通往未知的门,在他心里种下了向往的种子。三十多年后,他终于踏上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十余次往返,喻磊几乎走遍了丹巴的每个角落。
丹巴县边耳乡党岭海子旁 摄影/喻磊
在丹巴的山水间,喻磊用他钟爱的胶片相机,细致地记录着这里的风土人情。在中路乡峭壁上,高达49.5米的“碉王”直指苍穹,无声诉说着岁月的力量;碉楼四周的藏式民居依山层叠而建,从底层的牲畜圈到顶层的经堂,清晰地展现着当地生活的结构与信仰。
正前方的碉楼为丹巴县中路乡的“碉王” 摄影/喻磊
在甲居村,他的镜头框下了红白藏房、蜿蜒溪流、皑皑雪峰与古老碉楼和谐交融的画面。远远望去,造型别致、层次分明、色彩明艳的民居与古碉,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迤逦起伏的坡间崖旁,是当地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演绎。
丹巴县甲居村的藏式民居、碉楼以及壮美的自然风景 摄影/喻磊
行走于四川的山山水水之间,喻磊用胶片记录下这片土地的万千气象。从繁华都市到偏远村落,从壮丽山水到质朴民风,他的镜头捕捉的,正是四川的魂魄所在。
喻磊在丹巴县拍摄的反转片 图源/喻磊
胶片摄影,于喻磊而言,更像是一种对时光的执着守候。这份守候,让他在快节奏的世界里,始终不忘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被时光细细雕琢的美好。于是,古老的村落、沉默的碉楼、鲜活的生活,便通过胶片,在岁月的长河中得以长存。
本周四19:00,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胶片里的山河《大渡河畔千碉起》,让我们和摄影人、四川人民出版社编审喻磊走进大渡河畔,领略千碉耸立的壮美丹巴。对胶片、摄影、旅行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预约直播间,我们不见不散~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
第773位讲师 喻 磊
喻磊,四川省成都市人。1989年在四川人民出版社从事摄影及编辑工作至今。现为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人民出版社编审。出版有《遗落的乡土:影像里的蜀地旧事》、《四川古镇》(合著)等。
扫码预约,精彩不容错过
一起突破未知边界,探索奇趣星球~
编辑:依依、好一
制图:柿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