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游人杂多,不出远门,便到济南东南七八里的佛慧山。这个地方每年都要来上几次,尽管是假日期间,清早这里也是人少,空气清新,比千佛山游客少得多,是个很清静悠闲登山的好去处。
一早到百花洲坐公交k170,济南的夏日,其实凌晨四时半天就亮了,但这个车次6:40才发首班车,半小时后抵达佛惠山。
此日天阴,忽而落起了雨点,游人稀寥,只是偶见几个来山上锻炼的人。顺着山道径直南行,过“千年古道”遗迹,穿过“入禅心门”牌坊,便到了开元寺。
该寺庙在大佛头东邻半山腰,历史悠久,有石刻记,隋朝时期便有佛家在此活动。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年)建“佛慧寺”,后渐废圮,北宋时期重修。至明初,济南城内开元寺被官府占用,众僧徒迁徙于南山佛慧寺,遂改称“开元寺”。
该寺三面环岩壁,原有正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殿后北壁上,凿有上下石室多间,供佛僧和儒生们读书休憩。寺院周遭岩崖,雕凿唐代造像五六十尊,还有很多题字。崖壁石隙中有山泉渗漏而成泉,东曰“长生泉”,西南曰“甘露泉”。夏日时节,山体覆荫,绿树蓊郁,气温清凉,历代游客多来此避暑,品茗休闲。
明代嘉靖年间,山东按察司副使樊献科曾在游记中写到开元寺:“寺址湫隘(低下狭小),顾四山如抱。石势㟏岈(山深貌),藤萝森翠,仅西一隙通人境,宜隐者居也。”现今在东面也开了一条山道可入。
多年前这个寺院遗址处就用一根根布条绳阻拦住了游客靠近观看,旁边有牌子写着:上有落石,游客勿进。我认为这就是景区推卸责任的办法。都这么多年了,不去想着怎么去加固上面的岩石,却在下面用一根绳子拦阻游人不让靠近仔细观摩,到真是图真省事了!
因是清晨无人看守,二三早来人便越过绳子进去了,我也从旁边绕了进去。近距离观看和拍照了几个雕刻佛像。在长生泉窟洞中,里面很黑啥也看不见,我用手杖拨弄了一下,有泼溅的水声。洞边还挂着缸子、水舀子,看来能直接饮用的。而它南边十数步远的甘露泉池,看起来则不是那么清澈。
从寺院出来,沿台阶左拐上行,从大佛头和羊头山之间穿过而南,在那边一大片,也全部绿化修整了。悠闲漫步走到了老虎山脚下,没有攀登,原路返回,从交叉谷口去了大佛头。
佛慧山,海拔高点460米,因山上雕有巨佛头像,古时称大佛山,我们当地人都称大佛头。到这个地方驻足休息的游客多了起来,我拍照了几张,没做停留,看时间尚早,便沿着山脊路径往西走去,再去看看那个黄石崖。
因好多年没去了,问询了山上的清洁工,一路向西,涧谷萦回,迂回折下,又翻上了景区的千米画廊处。
佛慧山千米画廊是在2020年修建的,全长1500米,一直到佛慧山脉的最西头,新修的木板栈道在茂密的柏树林中蜿蜒而行。
黄石崖造像位于佛慧山脉螺蛳顶主峰的西侧(网上和许多书籍的文章里写成了“螺丝顶”是错误的,我曾在《济南有个大佛头》一文中有过详细解读和图片印证)一直往西快走到了尽头,终于在山梁栈道上寻找到了十多年前那个拍摄位置。但这次需要跨出栏杆,在倾斜的悬崖峭壁上抓住小树枝再次拍摄,还是挺危险的。
拍摄后右拐下山一半,来到了黄石崖。这里也是多年前安上了栏杆板围挡了起来,不让游客靠近了。这个黄石崖好多年没来了,我一般去佛慧山都不来这个地方,太远点了。此处北望,和千佛山的南门正相对。那位明代山东按察司副使樊献科曾写道:“西觑千佛山,如屏几。落照烟霞,叁横谷口。”
当年这个地方肯定是很荒凉,清代道光年间有诗人登临曰:“山险穷登陟,厓荒乍履臻。”即便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初次到访时,还是罕有人迹。古人雕造佛像大都在这种偏僻荒芜的地方。
黄石崖海拔350米,崖头陡峭壁立,这里也是白云质石灰岩,历经千万年的风雨侵蚀后呈现出黄褐色,故此得名。崖壁前有一条三十多米长,宽一米余的平台路,我估计也是当年石匠们为了工作方便而平整出来的。上面巨大的崖壁略向前拱,好像一道房檐,遮风挡雨,在最下面的崖壁上,凿窟摩崖,其中有两尊佛像和两尊菩萨像年代最久,是北魏正光四年(523)的作品,这些浮雕佛像是从北魏正光四年(523)到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雕造的,与洛阳龙门石窟的造像是一脉相承的。包括佛陀、菩萨、飞天造像等,是北魏时期的典型石刻代表。还有六块铭文和题记,皆为北魏书体,朴拙而工巧,潇洒而工整。
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佛教徒及工匠们在黄石崖的石壁上雕造佛像,据有关统计,有石窟和摩崖造像85尊,残存的佛龛19个,造像题记8种。佛龛多为尖拱,拱额上有唐草、飞天、火焰、供养者、佛传图等装饰。佛像有少数几座为释迦穆尼像,多数为弥勒佛像。
据记载,制造佛像者人的身份有达官贵族,僧尼、也有平民百姓,要知道古时雕造佛像是要付工钱的。如果是僧人,为了筹集资金,则要拿着钵盂,足行千里去筹集。而那些雕造佛像的工匠们,社会地位较低,生活条件极端艰苦,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工作,默默无名地创作着无数流传至今的精美艺术品。
所雕之佛像,无论是坐佛或立佛,都清姿秀骨,宽袍大袖,脸部瘦长,眉上昂,杏眼,直鼻梁,鼻垂三角形状,两耳垂与下颌平,口角上翘,略含笑意。胁侍菩萨或戴花瓣冠,或梳高髻。那些飞天浮雕多为瘦脸,长颈,细腰,长带飘拂,形象生动。其中有很多飞天浮雕多已损坏。
济南地区除了灵岩寺、四门塔、佛慧山等著名佛教圣地外,在南部山区大大小小的山崖石壁间还留存着很多发现和未发现的零星石雕佛像,只是没有形成规模而已。
2025.6.5初稿
注:文中图片皆由本作者拍摄
壹点号文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