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周边县城,我最喜爱宜阳。
以前喜欢骑自行车,我经常带妻子和儿子到郊外骑行,宜阳是最好选择。
一个是离洛阳比较近,再就是道路好,一马平川,非常适合“骑行菜鸟”作短途骑行。
现在工作地点离宜阳十分近,真想故地重游。
一天下午下班,心情十分好,兴致很高,搭乘同事的下班车,到洛阳延秋下车。
延秋,在过去的记忆中,对于洛阳来说,已经很偏僻了,但是,现在在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延秋就是洛阳家门口。
延秋可以说是洛阳的“末端”,这里还有淡淡的农村味,给我一种回家的感觉。
延秋这个名字,很有意思,网上一查,果然大有讲究。
延秋的名字传说与武则天有关。
武则天曾在此避暑,不想返京,写下“延秋”二字,后此地便以此为名。
此外,史籍记载此间属隋唐西苑西墙最南一门名叫“迎秋门”,可能因“迎”“延”形近,误写为“延秋”。
两者认真对比,迎秋门更为符合历史,延秋不符合武则天避暑故事,夏天迎秋而不是延秋。
跨过一座桥,就进入宜阳。
宜阳正在修路,一个“假交警”正在炎炎烈日下,不辞辛苦工作,虽然丑丑的,但也是挺可爱的。
洛阳和宜阳交界处,一个是洛阳末端,一个是宜阳的前排,反差还是很大的。
宜阳这边高楼大厦,洛阳这边,还是农村味十足,给人感觉,宜阳比洛阳发达一样。
宜阳前排,就是香鹿山。
香鹿山的名字,也十分富有诗意,它也有一段美丽传说。
相传在唐朝武周时期,女皇武则天喜爱锦屏美景,常由神都洛阳途径香鹿山西游锦屏。一日,女皇歇息途中,偶有香鹿从密林中跳出,欢喜跳跃,后又消失不见,随行文武百官皆赞叹此异象,纷纷跪地叩拜,山呼万岁。武皇大悦,遂赐名“香鹿山”。
还有一种说法是,唐高宗李治特别喜欢到宜阳狩猎。有一次捕到一只野鹿,烹煮的时候整个行宫都是香气。李治龙颜大悦,说:“此乃香鹿也”。当时武则天伴驾,趁机进谏,不如赐捕获香鹿之地为“香鹿山”,得到高宗恩准。
还有一种“中规中矩”的说法。
香鹿山上窄下宽,上下左右边沿整齐,两侧对称,酷似一只倒扣的香炉,故名“香炉山”。
这里原本是寻村镇,为了更好宣传宜阳,寻村镇于2011年6月更名为香鹿山镇。
既然来到这里,我也登上香鹿山。登上香鹿山,俯瞰宜阳新城全貌,洛水如练,层峦叠嶂的翠色尽收眼底。
鹿山镇围绕香鹿山森林公园,打造了多个乡村休闲餐饮项目,如“迷迭香约赵老屯”“惠水文润大柳树”等,成为洛阳市近郊的“微度假”样板地。
在香鹿山随便一转,天色已经快黑,在宜阳吃了一点宜阳特色菜,便乘车返洛。
客观说,香鹿山排面上虽然比较漂亮,但它毕竟是一个镇,虽然它高楼林立,它的市容管理还是和一桥之隔的洛阳市区还是相差较多,还有提升空间。
洛阳真是个历史古城,地下随便一挖就有文物,地上随便一转,都有历史古镇或者悠久传说。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对洛阳的厚爱,不是无缘无故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