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生态观光路
海庄路改扩建项目
东新大道
七里河十里画廊绿道
东明旅游路
7月21日清晨,七里河畔的彩虹绿道上,骑行爱好者王丽娜在牡丹浮雕景墙前停下单车,用手机记录下晨光中的花海:“以前这里只有土路,现在骑行道、观景台等设施一应俱全,像是穿梭在油画里。”
今年以来,牡丹区交通运输局依托七里河及沿线深厚的牡丹旅游资源,打造七里河旅游公路9.4公里,施划彩虹标线9.7公里,串联起李洪周美丽乡村、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艺术中心、王洪亮雕塑艺术馆、李昌鸿紫砂艺术馆、张改琴书法艺术馆、李荣海美术馆、昆拍(菏泽)中心等景点,全面带动城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以纬一路为轴,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初步打造了纬一路(黄堽到安兴段)彩虹路6公里,串联了黄堽镇盛世芍花园、安兴镇海棠节等一系列旅游景点,为菏泽市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让乡村旅游发展更具活力。
“以前拉一车西瓜到县城得颠簸3小时,现在新路通了,1小时就能到批发市场,损耗少了3成。”东明县三庄路沿线种植户李建国站在刚铺好的沥青路边,看着满载西瓜的货车平稳驶离,笑得合不拢嘴。
东明县紧扣“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要求,以“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为抓手,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热潮。截至目前,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4300公里,其中农村公路达4110公里,形成“干支相连、城乡互通”的交通网络。
记者在海庄路南段改扩建工程现场看到,摊铺机与压路机协同作业,30余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配合机械铺设水泥稳定碎石。
据了解,海庄路南段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3.2亿元,以双向六车道、23.8公里的长度贯穿陆圈、东明集、大屯三镇,南接曹县交界,北连327国道,建成后将成为连接东明南北工业园区、直达庄寨高铁站的快速通道,为“南农”区域农产品外销、文旅资源开发提供高效支撑。
在东新农场,新通车的产业路成了“致富路”。农场负责人周明指着连片的蔬菜大棚说:“路通了,冷链车能直接到棚边,菠菜从采摘到进济南超市只要6小时,收购价每斤提高0.5元,500亩基地年增收超300万元。”
围绕“北工南农”发展战略,东明县重点打造南农核心区交通骨架,以路网升级激活生态文旅与现代农业潜力。其中,东新大道作为连接东兰路与海庄路的关键纽带,全长7.33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总投资1.4亿元,串联起东新农场及周边三新田园、牡丹园等文旅基地。东明县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晨介绍道。
农村公路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管得好”。在张寨路养护现场,养护工陈建军正用沥青灌缝机作业:“我们实行‘路长制’,每月定期巡查,小问题不过夜。”据了解,今年东明县在养护成效上,通过标准化、常态化管护,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7%,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稳定在85%以上,实现公路通行能力与使用寿命双提升。
近年来,菏泽市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聚焦“2项行动、3个重点、4大保障”建设目标,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扩面提标。如今,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86万公里,位居全省第2位,乡镇通三级公路、行政村通硬化路、通穿村路均实现100%。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到“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一条条“便民路”“致富路”,正成为全面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从牡丹区到东明县,再到整个菏泽市,农村公路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推进。一条条平坦宽阔的农村公路,如同毛细血管般延伸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更成为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它们承载着菏泽农村地区的发展希望,引领着广大农民群众走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菏泽农村公路建设正书写着精彩篇章。
菏泽日报 记者 孔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