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孟宝乐
东营市,黄河入海口,胜利油田的发源地。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阔别二十载,再次踏上东营的土地。镜头前,这位阅尽山川湖海的文旅专家,言语间尽是对这座城市巨变的惊叹与赞许。
从城市愈发葱郁的绿意,到日渐浓厚的人文气息,再到持续走强的经济活力……戴斌的观察,既有来自学者的那份严谨,亦饱含着故地重游识新颜的满心惊喜。
短短数年,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正以肉眼可辨的速度,完成从能源基地向诗与远方的蝶变。戴斌的由衷点赞,正是对东营重塑城市气质、锻造新兴产业的由衷肯定。
“圆梦东营!”他深情寄语,“希望更多的人来到东营,沿着黄河遇见海。”这声邀约,是一位见证者的肺腑推荐,更是一方水土向世界发出的诗意请柬。
图片来源:摄图网
河海交汇处,一颗生态明珠的涅槃
东营的蜕变,首先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
站在黄河口生态监测塔上极目远眺,一幅生机勃发的流动长卷在天地间铺展:碱蓬草织就的“红毯”随季节变幻色彩,白鹳群掠过芦苇荡时划出优美弧线,河海交汇的黄蓝分界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谁能想到,这片如今被称作“中国最美湿地”的土地,十年前还面临着湿地退化、物种减少的生态困境?
破局之道,在于坚定的绿色抉择与系统治理。东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重拳投入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累计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创新探索的“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实现了“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的良性循环,近年来湿地修复面积达188平方公里。
同步推进的,是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全面提升。目前,全市野生植物资源已达1145种,陆生野生动物达989种,近海海域共发现海洋生物547种,生物多样性保护交出亮眼答卷。
鸟类,是这片湿地最灵敏的“生态试纸”。位于东营市内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已增加至373种,这里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重要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东营市也因此荣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中国黑嘴鸥之乡”的称号。
如今的黄河口湿地,宛如一颗镶嵌在渤海湾畔的生态明珠,涌动着万物共生的韵律,以蓬勃魅力吸引着世界目光。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悦远来,绘就诗与远方新画卷
生态环境的改善,直接带动了东营文旅产业的蓬勃兴起。
曾几何时,“石油工业重镇”是东营最鲜明的标签,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如今,这座城市精准把握生态红利,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巧妙融合,全力擘画文旅新图景。
黄河文化在此焕发新生,东营市美术馆借助现代科技与沉浸式展陈,鲜活演绎黄河流域数千年的文明脉动;石油工业遗址公园则将那段激情燃烧的奋斗史诗凝固于遗迹之上,游客在触摸斑驳钻机、聆听往昔故事中,深切体味石油人人攻坚克难、拼搏奉献的滚烫精神。
这些精心打造的文旅IP,磁石般吸引着八方来客。数据显示,2024年,东营接待国内游客突破2541.9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23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0%和14.2%。
随着游客接待量与文旅产业收入攀升,文旅产业已成为东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也见证着这座城市从“工业重镇”到“文旅名城”的华丽转身。
事实上,衡量一座城市的旅游品质,最生动的注脚莫过于市民脸上的笑容。昔日“靠油吃饭”的东营人,如今的日常话题里,多了周末去哪处露营看星空、哪家海鲜市场最适合拍氛围感大片的轻松惬意。
15分钟休闲圈里的欢声笑语、滨河马拉松赛道上的活力身影、湿地音乐节现场的热情欢呼…… 一个个主客共享的生活场景,描绘出宜居宜游的幸福图景。
“近悦远来,主客共享”,戴斌院长在谈话中特别提及的这八个字,恰是东营城市发展最生动的写照。
图片来源:摄图网
转型突围,澎湃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戴斌院长眼中,东营“经济更强”的崭新面貌,同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众所周知,东营是围绕油田建起来的城市,因为1969年先有了胜利油田,14年后才有了东营市,东营市的发展早期靠的几乎都是油田建设的红利,有着很深的石油印记。
长久以来,油田红利是东营发展的主要引擎。然而,面对新时代的浪潮与资源型城市的普遍挑战,东营清醒认识到,转型突围,刻不容缓。
打破路径依赖,东营以清晰的战略擘画未来——立足产业优势,东营围绕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特色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优势产业,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未来产业,构建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东营的目标直指打造以绿色与创新为支撑的产业模式和发展格局,逐渐摆脱对石油等传统行业的束缚。
在新兴产业赛道上,东营更是步履铿锵。聚焦海上风电装备、锂电基础材料、智能网联等领域,东营持续推动新兴产业增量提质;低空经济加力发展,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空天信息产业园、垦东低空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加速落地,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海洋经济同样表现亮眼,东营做优做强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新材料、海工装备等重点产业,全力争创山东省级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让蓝色经济成为新的增长极。
转型的答卷,数据是最有力的注脚。2024年,东营生产总值达4307.7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四新”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21.3%,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7.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更是增长36.8%。
进入2025年,东营的经济动能愈发强劲。今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032.76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领跑山东全省。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东营,这座曾深度依赖“黑色黄金”的城市,正以坚实的步伐与耀眼的成绩单,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全速进发。产业筋骨更强健,发展底色更鲜明,未来图景更清晰——东营之变,的确深刻而有力。
东营的蜕变,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成长故事,更是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突围的生动样本。当黄河口的晨雾中升起朝阳,那金色的光芒,不仅照亮了一座油城的新生容颜,更辉映着一条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精准平衡的康庄大道。
沿着黄河遇见海,东营的故事,正翻开更加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