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于桂林,如同血脉之于人体,早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正因如此,那些能欣赏山水的咖啡馆将自然景观作为卖点,似乎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商业智慧。这样的相遇,也是相见恨晚的美事。
人们去山里喝咖啡,并不只是为了那一杯咖啡吧?或许对那片风景有一些别的期许。去看风景,去唤醒自己心里的勇气……
几千万人点赞“阳朔最美洗手间”——
山里的咖啡馆这般迷人
凌运贵在开咖啡店前,他在阳朔做过根雕生意,后来在阳朔西街开了民宿。他说自己几乎从来没有在早上起床过,也没有看过日出,而他想要在阳朔找一个可以看日出的地方,开一家咖啡店,这个念头有一些冲动,但是又很决绝。他相中了现在的位置,2024年12月,他的日初出咖啡店营业了。
日初出咖啡店位于阳朔县兴坪镇大岭头的土岭上,装修是简约的木质风格,靠近马路的一边是吧台,另一边则是大片的透明玻璃窗户。推开窗户,风景从静态变成了动态,咖啡店里吹来了自然的气味,是风、是树、是草的味道;掩上窗,则是风景加咖啡的味道。在这里磨豆机的声音,咖啡师敲打咖啡锤柄的声音,机器打奶泡时的呲呲声,都和风景融合在一起,产生了让人愉悦的感受。手捧一杯油脂丰富的拿铁,接下来便是静静地等待日出。日出大约在6点钟,天空渐渐变换了颜色,朝晖穿过云层,照亮大地。“短暂、绚烂、美好……看过日出的人,就会知道为此而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看日出需要冲动,生活中很多事也都需要一些冲动。”凌运贵笑着说。
从阳朔到咖啡店有25公里,开车需要半个多小时。来阳朔旅游的人,如果要来看日出必须4点多起床。“原来真的有那么多人向往着日出的美好景色。2025年春节期间几乎每天有2000人次的客流量,从开业至今日均客流量也有300人次。”
凌运贵说,自从看过日出后,他爱上了早起的生活节奏,他感受到了早上的时光是那么美好。原来,一个上午可以过得很充实,看日出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升起的方位也会有所移动,这些都是我在一天又一天守着日出时发现的,这么平凡,却又这么美好。”
开一家看日出的咖啡店让凌运贵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他喜欢这种变化,他对生活的观察也因咖啡店而变得更慢、更细致。他说,除了日出还有云海,当桂林的雨季来临,一年中有近一百天是看不到日出的,透过咖啡店的玻璃窗,外面雨雾迷蒙的景色也很美。一张“阳朔最美洗手间”的照片是咖啡店洗手池,背景是雨雾中的阳朔山景,竟然在网络平台上有上千万的浏览量,阳朔的风光因“阳朔最美洗手间”再一次成了爆款。
说到这,凌运贵有一点自豪,因为他感觉到,因为自己的咖啡店是阳朔旅游观景的好地方,因而成了人们游览阳朔的网红打卡点,这里似乎成了一个景点。“人们对美好的追求是永恒的,就在这小小的咖啡店,我也感受到了很多。客人中有年轻的情侣,有一个人来的,还有女士推着自己八十多岁的妈妈来看一场日出的。有网友给我留言说,闹钟响了二十几次,却依旧起不来床,但一定要去一次的……”
这是一家开在山里的咖啡店的故事。一名年轻人因想要看日出而冲动开了一家咖啡店的故事。还有他慢慢发现生活中许多小美好的故事。
被山水治愈——
山里的咖啡馆贩卖的还有静下心的时光
从古老的欧洲街头到现代的都市角落,咖啡馆一直是人们相聚、交流的重要场所。在法国,咖啡馆与法国文学更是紧密相连。巴黎有不少咖啡馆因文学艺术而闻名天下。巴黎左岸的“花神”“利普”和“双偶”咖啡馆,总是反反复复出现在文学作品和电影中。萨特和波伏瓦这对文学史上的神仙眷侣,就曾是花神咖啡馆的常客。“我们每天上午9点来,一直工作到12点。然后出去吃饭,下午两点再回来,和朋友聊天,直到晚上8点。晚饭之后,就在这里接待约好的客人。这可能让你觉得奇怪吧?但是,我们在花神的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咖啡馆带来的松弛、惬意,就这样被人们所追逐。
有评论家曾说,是咖啡馆造就了法国近现代文学史。法国人曾对外国旅行家做过一个调查,被问及巴黎最吸引人之处是什么时,许多人的回答不是卢浮宫、埃菲尔铁塔等风景名胜,而是散落在巴黎大街小巷的咖啡馆。徐志摩曾说:“如果巴黎少了咖啡馆,恐怕会变得一无可爱。”
桂林人与西式咖啡厅的结缘可以追溯到民国年间。民国三十年(1941),在桂东路(今解放东路)有三教咖啡厅,乐群社附近有红梅酒家兼营咖啡厅。后因战争,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70年代初期,桂林都没有专门的酒吧和咖啡厅。直到1973年桂林正式对外开放以后,国内外游客逐年增多。为适应旅游者需要,70年代中期后,桂林旅游涉外饭店咖啡厅才逐渐发展起来。如今,大街小巷各种类型的咖啡店随处可见。在桂林的咖啡店从人们记忆中的“上岛咖啡”到滨江路的小资咖啡店,再到开在了居民楼下的社区咖啡店。近来,在桂林多了很多沾染了大自然气息的咖啡店,看日出的咖啡店,市区最接近云端的尧山咖啡店,阳朔能看见一片绿色的树林的咖啡店……
位于尧山顶的咖啡店需要乘坐缆车到山顶,咖啡店装修成屋顶的样子,手捧咖啡,在这里便能更接近天空的云朵。阳朔的IQ84树屋咖啡,透过玻璃窗,一条被称为“来时的路满是绿色”也吸引了人们涌向这里打卡……这些咖啡店通过店主的审美品位,把风景用另一种形式展示出来,贩卖了景色,但好像又不止如此。在采访中,几位受访者说出了他们的故事和体验。
王女士热爱打卡风景地的咖啡,几乎在社交网络平台人气火爆的桂林咖啡店她都有去过。她说,“打卡咖啡店就能欣赏到桂林风景的很多面,传统的观光登高望水很消耗体力,如今变得更从容惬意,漓江山水通过咖啡店的一扇窗呈现出来。换一个角度欣赏美是一件很棒的事!”
“能看到风景的咖啡店很受人们喜欢。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和我一样,即使工作繁忙,下班之后、接娃之前也会挤出时间,专门去看看。”蒋女士说,作为有两个男宝的妈妈,平日里带娃的辛苦,很多妈妈都是心领神会的。“有时候会想念还是少女时期的自己,无忧无虑,不用为生活的柴米油盐而操心,不必过五关斩六将地去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去能看到风景的咖啡店,犹如短暂的一次抽离,短暂地做回了自己。”
卢先生也讲述了他的生活是怎样被山里的咖啡馆所治愈的。卢先生和爱人都是桂林本地人,孩子已经快6岁了。他说有孩子后大约三到四年时间里,他和爱人经常吵架。“妻子总是觉得我对她忽略了太多,在和孩子有关的问题上经常发生分歧,婚姻能维持下来,我们双方都坦诚地交流过,为了孩子再磨合磨合。”卢先生说,在这几年里,他们总是频繁地去户外,因为他们发现每当一家人去户外游玩,大家的心情都会变得很好,情绪也会变得稳定,看起来会吵架的状况也因彼此的好心情而变成了轻声细语。
“今年情人节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去日初出咖啡店吃午餐、看风景。从桂林出发到店需要一个小时,进入阳朔葡萄后,山路上的风景都很好,那时天还没太暖和。那天天气有点阴,在山林里绕弯时偶尔会看到远处飘着云雾,空气特别清新,一路上我们聊着桂林的风景,很快便到了地方。咖啡店的位置正好看到远处的山,雾大时外面是云海,风若是把雾慢慢吹散,山和村庄便会现出来。来来回回,我们看到了好多次雾起雾散去的风景。妻子和孩子都很开心,拍了很多照片。桂林的风景真的很好,变化多样,山水间的看法、玩法层出不穷。我们总是一次次被风景治愈生活的疲惫,出去玩得越多,那些不好的情绪也渐渐减少。就这样,我们相处好像也多了一份平静,我觉得自然能给予我们的治愈还会更多。”
未来可期——
山里的咖啡馆可以期待更多
和大自然扯上关联后,可能因为天气不同,光线不同,季节不同,咖啡店呈现的风景便能实现每一帧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能欣赏山水的咖啡店,把山水的看点当成咖啡店的卖点看起来也在情理之中,或者说这样的遇见已是相逢已晚。“这样有个性的咖啡店越来越多,作为经营者我觉得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但同时也对我们的经营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在服务方面,在咖啡的品质方面。”凌运贵说。
消费者对此也有了一些期待。几次带外地朋友打卡能看见风景的不同咖啡店的市民龚女士说,外地朋友来桂林点名就要去打卡这些能看见风景的咖啡店。作为桂林人,当然希望家乡的风景和旅游体验都能赢得远方客人的点赞。因此,也希望咖啡店服务能与风景相匹配,例如价格公开透明,提供好的消费体验,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贴心的提醒,甚至是为客人推荐更适合他们的饮品。这些细微之处展现了桂林人朴实、好客等特质。
“有时会觉得店铺很美,但周边的环境有一些糟糕,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处理不够好,希望店铺多起来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环境,不随意开发。”刘先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也是一名设计师。他说,他期待桂林越来越多有特色的山里咖啡店,同时期待在设计理念上更加尊重自然,呈现出更好的美学效果。
一杯咖啡的时光让人静下心来感受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一座山里的咖啡馆成为展示地方文化与生态理念的窗口,或许这就是它长久的生命力。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周文琼)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