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的来临,贵州省博物馆成为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7月23日下午,尽管天空飘着小雨,但馆内依旧人头攒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暑期以来,博物馆每日接待游客量均在1万人以上,高峰时可达2万人左右,其中外地游客占比居多,大家专程为感受贵州文化而来。
贵州省博物馆宛如一个巨大的彩色魔方,充满现代感又不失贵州本土文化特色。
来到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独特的建筑外观,宛如一个巨大的彩色魔方,充满现代感又不失贵州本土文化特色。踏入馆内,宽敞明亮的空间让人心情愉悦,丰富多样的展品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丰富展览,讲述贵州故事
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为主题,通过3个展厅六个篇章,将贵州从旧石器时代直至辛亥革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娓娓道来,生动展示了贵州地域逐步融入华夏核心的历史进程。
两名小女孩参观古人类石器展品。
小朋友在家长带领下参观石器展品。
1号展厅包含“洞天岁月 星光闪耀——史前时期”与“青铜之光 华夏一脉——先秦时期”两个篇章:前者通过古老的石器、化石见证远古生命痕迹,后者以精美的青铜器铭刻西南与中原的文化交融;2号展厅涵盖“郡国并治 多族共融——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和“兼容并包 因俗而治——隋唐至宋元”两个篇章,夜郎文物、墓葬壁画勾勒出边疆与中央政权的互动图景,出土的铁器农具与陶瓷器皿则诉说着农耕文明的渐进;3号展厅设有“国之战略 设省而治——明代贵州”及“黔境定格 社会开新——清代贵州”两个篇章,展出的土司制度相关文物、明清商贸器物,呈现出贵州从边陲逐步融入华夏文明核心的历程。
市民拍照打卡金凤冠。
遵义杨氏土司墓出土的金凤冠。
鹭鸟纹蜡染百褶裙吸引了不少游客。
在众多展品中,铜车马、金凤冠、鹭鸟纹蜡染百褶裙这三件镇馆之宝最受青睐。1975年兴义汉墓出土的铜车马,由300余个可拆卸部件组成,工艺精湛;遵义杨氏土司墓出土的金凤冠,镶嵌着缅甸宝石,尽显奢华;宋代鹭鸟纹蜡染百褶裙则以独特工艺诉说苗族迁徙史。此外,一尊造型与网红“听泉赏宝”极为相似的镇墓兽也成了馆内“顶流”。因与网络达人撞脸,这尊镇墓兽在抖音上迅速走红,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它那独特又“丑萌”的模样,在馆内掀起了一阵打卡热潮,成为了新晋“网红展品”。
因与网红“听泉赏宝”撞脸,这尊镇墓兽成了馆内新晋“顶流”。
游客在镇墓兽前打卡拍照。
铜车马前围满了游客。
小朋友通过电子设备拼装铜车马。
“妈妈,这个铜车马真的是汉朝的吗?上面的花纹好精致啊!”一名来自上海的小朋友指着展柜里的文物好奇地问。身旁的家长笑着回应:“是啊,这可是用几百个零件拼起来的,古人的手艺多厉害,咱们慢慢看,妈妈给你讲它的故事。”展厅里,这样的对话不时响起,家长们借助文物向孩子讲述贵州的历史,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在互动中触摸历史的温度。
多彩社教活动,让文化“活”起来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感受文化魅力,省博物馆在暑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社教活动。7月的“缤纷夏日”系列活动中,多场体验已顺利开展。7月12日,“方寸之间雕刻万千”叶雕艺术体验活动吸引了不少爱好者参与,大家在叶脉上勾勒山水,感受自然与匠心的碰撞;7月16日,“凝糖入画——舌尖上的璀璨”非遗糖画体验活动热闹非凡,社教老师介绍非遗糖画知识后,带领大家亲手制作糖画,还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分享;7月20日,“历史故事接龙大比拼”充满趣味,社教老师带领参与者参观基本陈列后,将大家分成小组进行故事接龙,最终由老师及志愿者评选出优秀故事小组并颁发奖品。
一名家长带孩子参观青铜器。
参观唐三彩。
博物馆内硕大的龙舟。
即将于7月27日举办的“文物说清廉”故事分享活动同样值得期待。该活动聚焦清正廉洁主题,社教老师将在课堂上分享有关清廉的文物及故事,参与者分享有关清廉的故事可获得游戏挑战机会,通过互动游戏赢取精美奖品。
贴心服务,提升观展体验
在服务方面,贵州省博物馆也做足了功课。暑期,每日闭馆时间延长至18:00,每周六闭馆时间延长至21:00,满足更多观众的观展需求。观众可以通过“贵州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入馆预约,凭身份证刷证入馆,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等还有免预约直接入馆的优待政策。馆内提供每日2场(9:30、14:00)基本陈列定时免费讲解,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预约专属收费讲解员,还能选择AR导览、语音导览等自主导览服务,让观众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游客参观苗族银饰。
少数民族服饰吸引游客驻足观看。
此外,博物馆内设有休息区、文创商店等。文创商店里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以贵州特色文化元素为设计灵感,吸引了不少观众购买,将博物馆的文化记忆带回家。
文创商店里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
贵州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丰富的展览、有趣的社教活动和贴心的服务,让更多人在暑期走进博物馆,了解贵州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在文化的海洋中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如果你还没有来过贵州省博物馆,不妨趁着暑期,来这里开启一场奇妙的文化之旅吧。
贵州教育报记者 郑青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贺韬
三审 刘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