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 象 周 庄
吴开荣
周庄,江南水乡古镇,民居沿河而建,桥街相通,人独自走在青石板上,希望遇到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船从桥下过,船娘婉转的吴地侬语飘荡在河面,桥上的人在看风景,其实他们也成为了风景。小桥流水人家,清风绿树红花,“只此周庄”。
有一种生活叫周庄,这种生活是惬意的,欣赏江南水墨画,品尝有文化的沈万三猪蹄系列,触摸人间烟火气;这种生活是放松的,平时的压力化为古色古香的氤氲,思绪化为飘舞的柳絮,心中块垒被特色美食代替;这种生活是自由的,遵循内心的召唤用双脚去丈量,看山看水看丁香穿雨巷跨小桥随你意,美景美食文化典故口福眼福幸福无边。
要穿过一座城门,上书“只此周庄”,尽管古色古香仍摆脱不了仿制痕迹;拐过城门,眼前就是一条商业街,沿街店铺尽管灰墙白瓦但出出入入商业气息浓厚;再走几步,大街上矗立一座高大石牌坊,前雕刻“贞丰泽国”,后雕刻“唐风孑遗”,尽管样式、文字颇有唐宋遗韵但崭新的石料诉说着今人的智慧。再往前,真正的周庄展现眼前,一幅江南水墨画徐徐展开。刚进庄,溪岸边又是三块石刻“中国作家协会江南水乡周庄文学创作生活基地”“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中国文联文艺家生活创作基地”,都是国家级口吻,好像周庄也沾光了。
水給周庄带来灵性。周庄因水而活,水富庶了两岸居民,水滋润了两岸花木,水衍生了横跨两岸的石桥。水让周庄有了风景有了意境。水面上春江水暖鸭先知,水岸边游人摩肩接踵欣赏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上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在取镜。两岸的垂柳随风而动,枝叶在水面上轻轻摇晃着,仿佛在悄悄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桥是周庄的骨,近百骨架支撑起周庄的盛世美名。周庄最经典的桥是“双桥”,双桥是由一座拱桥“世德桥”,和一座平直的小桥“永安桥”组合而成,横跨于南北市河和银子浜两条小河上。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圆一方,错落有致,宛如一把大锁将两条小河紧紧地锁住。双桥像古代的钥匙形状,所以又称之为“钥匙桥”。1984年,画家陈逸飞将双桥画成油画,在美国展出后由美国人购买赠送给邓小平,引起了轰动。1985年,双桥被联合国选为首日封图案,驰名中外。陈逸飞被誉为“周庄之父”。春天,桥两边繁花盛开,姹紫嫣红,人在桥上走,船从桥下过,桥旁古屋灰墙飞檐,河畔垂柳依依,地上青石悠悠,一幅江南水乡画无与伦比展现世人眼前,就是它让周庄为世人所知,声名鹊起,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张厅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手下六大猛将之一,排名第一的中山王徐达的弟弟徐奎的府第。徐达为大明王朝忠心耿耿,晚年还被朱元璋猜忌,徐奎怕受到牵连,躲进周庄。
“轿从门前进,船从家中过”是张厅的建筑特色。
轿厅,轿子用纯红木打造,尽管不是古代的原物,但精美的雕刻,足见苏州工匠精湛无比的工艺。
正厅,因门前曾有两颗玉兰,引来了燕子而得名,故称“玉燕堂”。燕子是吉祥鸟,寓意朋友的到来就像燕子飞到家里一样,当然“本堂”也是积善人家。
后园,一条小溪从院落中间缓缓而过,与外面的大湖相通,有一方水池供船只调头、停靠之用,此为张家的私人码头吧。“船自家中过”,其家底之殷实可见一斑。
沈厅是沈万三的后裔沈本仁,乾隆年间复兴家业,所修的一个七进,占地面积2000平方的豪宅,古镇上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沈厅的茶厅,是传说中端茶送客,船夫、轿夫喝茶的地方,家具摆设较简陋,但这里挂有一样宝贝,写着“周庄是国宝”,是后现代主义的最后一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原笔。旁边的照片,则是1984年美国首富阿曼德·哈默,以高昂的价格,买下陈逸飞的双桥画后,应邀来中国访华时,赠送画的场面。
过了茶厅,往前,就来到主人的客厅。客厅高大壮丽,题名“松茂厅”的,是江苏省最后一位状元张謇所题,他希望主人家事业和子孙,都如松树一样茂密长青。
过了客厅,就是主人的大堂楼,是主人家女眷生活的地方。漂亮的雕刻,精美的家具,不难想象主人家当年是多么的富有啊。
最后一进,怎么卧着一头石牛呢?导游解惑,以前渔樵耕读是最高尚的工作,商人不入流不被人看得起,沈家是想借这头牛告诉后人,咱家祖上也是种地的,别看咱家现在做生意,祖上咱也高尚过。
大堂的正中间,坐着财神沈万三的镀金木像。沈万三从一个贫穷的孩子,靠给地主做佃户,最后成为中国的首富。试问有谁会拒绝财神,又有谁会拒绝美食呢?周庄有许多特色小吃,最有特色的就是沈万三爱吃的肘子和猪蹄,它起源于明代沈万三家,是用来招待贵宾的必备菜肴,当地叫万三肘子和万三蹄,我们来到的当晚就品尝了。
更重要的是,沈厅从第一进到第七进,形成一个回字形徽式的走马楼,为我国为数不多,保留完好的回字形徽形建筑,因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周庄沈厅、张厅等古老的宅院,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每一处的细节无不彰显着古人的智慧和匠心。庭院里的花草树木,在初夏的阳光下生机勃勃,与古老的厅园建筑相得益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