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洛市中心城区,有一段残存的墙体,乃商州故城西南段的城墙遗迹,对研究元、明、清商州城历史和建筑具有一定价值。1985年10月,商州城墙被公布为商洛市商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25年4月26日上午,我在商洛市区内闲逛,路过新建成的莲湖景区。根据《续修商志》的记载,这里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原私家花园发展而来。在景区的中间,东西向城墙,将湖面分成南北两个区域,城墙遗迹和湖水交相辉映。
顺着城墙的内侧,沿着北湖的南岸,向西有一条水道,连接着北湖与南湖。在水道的上方,复原修建起一座拱形水门,中央镶嵌着“莲湖水门”四个大字。
商州故城坐落于秦岭南坡,紧邻南秦河与丹江的交汇处。元代,对城池进行大规模修葺,明清时期多次维修城墙。当时,有四座城门,东门名为“觐阳”,西门名为“靖羌”,南门名为“镇远”,西南侧的水门名为“靖顺”。
在北湖西南角,城墙的拐弯处,复原修建起一座墩台和角楼。元代,使用夯土筑造城墙,南北宽二里半,东西长达五里,高度二丈五尺,形如鹤翔,面对龟山,被称为“龟山鹤城”。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用青砖包裹城墙的外层。后来,历代增修垛口、女墙、墩台、城楼、角楼等建筑,三面开挖城壕,南面临河无壕。清顺治二年(1645年)春季,李自成从东边破城而入,那里的城墙被夷为平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发展,城墙失去原本的功能,开始被大面积地拆除,修建公路,便利交通。目前,这里仅存长约240米的城墙遗迹,西段长约430米,南段长约120米,残高1.5至5.5米。墙体剖面呈梯形,地基宽约7米,上部宽约3米。
近年,按照“修旧如旧”的方式,对残存的城墙进行保护和复原。2025年1月25日,城墙遗址公园对外开放,让消失的商州故城重新焕发光彩。
登上城墙,放眼四周,高楼拔地而起,湖面波光粼粼。在墙体上,长满树木,漫步于木质通道,仿佛穿过幽静的林间小路,美景如画,轻松舒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