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宏恩观西配殿顶层的露台,巍峨的钟楼近在咫尺;往中轴线中段走,拐入小江胡同,一座露台茶馆清雅幽静……今年夏天,在中轴线及其周边,露台经济愈发火热。登临其上,大家不仅可远眺近观古建古迹,还能品茶、喝咖啡、吃美食、看戏剧、听音乐会,甚至打网球。
像这样的露台,纵贯7.8公里的中轴线上已精选出30余处。作为城市的“第五立面”,屋顶一直被视为做好城市景观加法的关键要素。五年前,《北京第五立面和景观眺望系统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完成,明确提出“看城市、看山水、看历史、看风景”;三年前,东城、西城纷纷对中轴线上的屋顶露台进行整理,致力于打造一个平缓开阔、壮美有序、视线通达、蓝绿交织的“第五立面”。近一年,搭乘中轴线申遗成功的东风,北京的消费触角从地面进一步延展到更高的露台。以东城“微风露台计划”为例,截至2025年5月,已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打卡。热度持续攀升,不仅带动了胡同游、非遗体验等衍生业态,更直接拉动了文旅消费。
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北京中轴线绵延数百年,构筑了这座城市的空间脊梁,也承载着千年古都的文化灵魂。它是需要呵护的瑰宝,也是活态的遗产,始终活跃在与城市的发展共振中、与市民的亲密互动中。整体来看,北京中轴线遗产区和缓冲区占地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覆盖北京老城65%的面积。文物、建筑群、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种遗产类型齐全,既有宫廷府第也有坛庙园囿,既有民居住所也有娱乐设施,样态丰富多样。这条积淀深厚的“历史轴线”,完全可以转变为“市民文化走廊”,成长为“城市会客厅”,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活力。
对文化遗产真正的保护,从来不是将其“供”起来,而是让它“活”起来。只有让过往历史与此时此间建立联结、形成互动,才能得到更广泛的认知与传承。就北京中轴线而言,活化利用一直是关注重点。从探访线路、主题展览等密集推出到“会馆有戏”盛大开锣,从夏夜的露天电影到前门大街咖啡飘香,包括露台经济在内,种种探索,都是希望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健康走向未来。
“街道甚直,此端可见彼端,盖其布置,使此门可由街道远望彼门也。各大街两旁,皆有种种商店屋舍……”《马可·波罗行纪》曾不吝赞美这座东方都城。在精心保护古迹古建的基础上,传承历史积淀,刻印今日时光,向世界讲述新的中轴故事。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