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座独特的小县城,这里虽然连公交车都没有,但却坐拥4处顶级“国保”,你知道是哪里吗?
没错!就是代县!这座总面积1721.5平方公里的忻州小城,藏着不少的“好东西”。周末将至,想要外出游玩访古的朋友们,欢迎用两天的时间来打卡这座小县城,好玩好吃又好逛,快来看看吧!
雁门关
“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代县小城的第一处顶级“国保”,当属雁门关!这里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最为悠久、战争最为频繁、知名度最高、影响面最广的古关隘,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这里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古就有“得雁门者得天下,失雁门者失中原”之说。在三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雁门关见证和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周穆王巡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昭君出塞、隋炀帝“雁门之变”、克用复唐、杨家将戍边抗辽、晋商走西口连通欧亚贸易、抗日战争“雁门关伏击战”……这些推动和影响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均与雁门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中原汉民族与塞外少数民族的交融地,雁门关在金庸先生笔下亦成为阿朱与萧峰凄美爱情的见证地。
今天的雁门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一一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山西十大旅游品牌、山西影视文化拍摄基地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边靖楼
“威镇三关壮代州,声闻四达雁门楼,欲穷千里登临眺,紫塞滹沱固卧牛。"作为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木质鼓楼,边靖楼是万里长城沿线最高大的楼式建筑,也是代县最令人震撼的“地标建筑”,被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万里长城第一楼”。
它位于代县县城内中央,亦名谯楼,俗称鼓楼,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由吉安侯陆亨主持修建,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火焚,后成化十二年(1476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葺。它的外观雄伟、大方、古朴,楼基高耸,梁架精巧,结构严密、合理、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至今完好无损。
当战鼓化作祈福的鼓点,昔日的军事要塞至今已成为俯瞰代州的最佳观景台,站在边靖楼上,整座代州尽收眼底,数千年的沧桑历史便扑面而来了。
阿育王塔
站在边靖楼上极目远眺,能看到一座塔尖傲然屹立,这便是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俗称白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为木构建筑,后历经三次毁灭性的磨难,到元朝时以藏传佛教风格重生,如今建筑为元代遗迹,是一座佛教藏式造型的砖塔。它坐落在代县人民政府院内,是中国十九座被佛教界尊崇至极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塔当中位置最北的一座。
这座宝塔造型十分奇特,整体为圆锥形,体现藏式佛塔精髓;塔刹由13层相轮构成,象征佛教十三天;12根罗马式砖柱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建筑大师梁思成在见过此塔之后,称其为“中国现存瓶状塔中比例最好的一座。”是为我国藏式塔中之佳作。
代县文庙
在代县城内西南,还有一座华北现存最大的州级文庙——代县文庙。它始建于唐代,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因战事被烧毁,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知州李元凤倡议捐款重修,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竣工,现存建筑为代县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文庙一共有三重院落,前院主要建筑为棂星门、戟门、泮池等,棂星门柱顶饰琉璃盘龙及异兽,夹墙嵌元代琉璃团龙,为国内罕见精品;中院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内有祭祀孔子的大成殿,金碧辉煌,布局疏朗,殿内设有八卦藻井,木雕繁复华丽,斗拱层叠如伞,色彩鲜艳不落尘,相传藏有“避尘珠”;后院则是祭祀历代儒学高人的地方,每年春秋两季,州里学生来文庙读书,都必须到这里祭奠,以表示他们对先圣的崇仰。
代县文庙不仅是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活化石,其琉璃耀眼,藻井生辉,唐槐苍劲,静静地向世人讲述着雁门关下的千年儒风。
当然,来到代县,除了要欣赏这4处顶级“国保”,代县的特色美食也不容错过。皮酥肉嫩的熬鱼、爽滑可口的碗托、香甜软糯的泡泡油糕、清甜爽口的代州黄酒……代县好玩好吃又好逛,你一定不能错过!
代县熬鱼
驴肉碗托
泡泡油糕
代州黄酒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