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崇圣寺三塔不仅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5A景区,也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上次来大理只是外观了三塔,此次重游目标很明确,一定要仔仔细细地游览崇圣寺以及三座古塔。
话说那天我们离开普者黑,乘坐动车前往大理,入住下关的格林豪泰酒店。酒店位置不错,在市中心。由于是淡季,前台将我们四间大床房给免费升级到双床房。房间超级大,早餐也不错,住得很满意。
酒店门口有一位阿嬷在卖水果。云南当地的水果很便宜,买了这一大堆才10元左右。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打了辆车直奔崇圣寺。靠近崇圣寺时运气很好,见到了彩虹!
三塔泛着金色的光芒,很耀眼。
崇圣寺三塔旅游景区门票为75元,单程景交车15元。
景区分为两部分,前半部以三塔为中心,景点主要包括三塔、南诏建极大钟和雨铜观音殿,后半部则是被誉为汉传佛教第一寺的崇圣寺。
三塔由一大塔和二小塔组成。大塔(千寻塔)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3年~859年),南北两座小塔建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1108~1172年)。
三塔的后方是崇圣寺。崇圣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经历代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规模达到了顶峰。崇圣寺超乎想象的大,依苍山而建,最后面的望海楼差不多都在山腰了。为节省体力,我们乘坐景交车先到海拔最高的望海楼,再倒着游览下来。慢慢走慢慢拍,全程大约用了三小时。
“阿嵯耶观音阁”是崇圣寺最后方的一座建筑,为仿唐代高台三重檐楼阁,阁前有一组九龙浴佛大型雕塑。
观音阁内精美的天花板
观音阁中间供奉着高12米的阿嵯耶观音像
爬楼梯到观音阁最顶层,这里是景区的最高处,视野广阔。
俯瞰前方的大雄宝殿
远眺洱海。感觉洱海边的建筑物比以前多了许多。
这是观音阁前方的大雄宝殿,匾额上的四个字为已故佛教协会主席赵朴老题写的。
崇圣寺的大雄宝殿仿造北京故宫太和殿,重檐九开间,面阔51.7米,高26米,外观雄伟庄严。
这是五百罗汉堂
继续往前走,来到十一面观音殿。十一面观音殿为重檐庑殿顶建筑,五开间,里面供奉11米高的观音像,以及4米高的观音八化身。
附近红色的墙,金色的字,吉祥如意![谢谢]
台阶下回看观音殿
弥勒殿
沿途一直在下台阶
天王殿
前方是山门
两侧有药师殿和财神殿
此时天王殿前的广场开始喷雾,周围一派仙气飘飘。
这是崇圣寺的山门,九脊歇山顶,共有五间大门,气势磅礴。
大门上有“佛都”匾额
崇圣寺的建筑群依地形逐级攀升,气势不凡。
那天下着小雨,苍山上云雾缭绕。
继续沿着中轴线一路向下前行
来到雨铜观音殿,殿内有1.8米的贴金铜铸莲花座,莲花座上站立着8.6米高铜铸贴金的雨铜观音。
回看雨铜观音殿
拉近镜头
走到这里终于可以见到三塔的身影了!
来一张背影
前方这座建筑内有一口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871年)的南诏建极大钟。可惜走到这里已经很疲惫了,大家都坐在门口的亭子里休息,实在没力气再爬楼梯上去看。
休息了一段时间,继续前行来到“崇圣寺三塔文物陈列馆”参观。
1978年~1982年国家文物局在维修千寻塔时,在塔顶、塔基以及其它部位发现了各类文物680余件,部分文物就在这里展出。阿嵯耶观音阁里的观音像就是以中间这尊为原型建造的。
三塔前方的“蛙鸣石”
拿小石头敲击这块蛙鸣石,会发出青蛙般的叫声。我试了一下声音不像。上次我在山西永济的普救寺莺莺塔前也敲过一次蛙鸣石,那块的声音就特别像青蛙叫。
终于走到崇圣寺三塔脚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立在这里。
千寻塔为迭涩密檐十六层砖塔,塔身高59.4米,外观跟西安的小雁塔有点像。
塔前照壁上有明代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永镇山川”四个大字,每字高1.7米。
南北两座小塔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1108~1172年),两座小塔距离大塔都是70米,三塔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崇圣寺三塔非常神奇,历史上经历过大地震,塔身被震裂,后来却奇迹般地自行复原了! 现在肉眼看过去两座小塔微微往主塔方向倾斜,与主塔呈“八”字形结构。
不同角度看三塔
走出崇圣寺三塔景区,来到前方的广场上看一眼金翅鸟。该文物于1976年出土于崇圣寺的主塔,目前原件在云南省博物馆内。
广场前的大道
真实的文物金翅鸟通高18.5厘米,伸展双翼,长尾上扬呈火焰纹形状,上面嵌有五颗水晶珠,双爪立于仰莲座上,通体鎏金,异常华美,是大理国时期佛教艺术精品。
一座崇圣寺整整游览了将近三个小时,饥肠辘辘的我们打了个车去附近的“琦龙风味庄·白族传统庭院餐厅”吃午饭。
这家餐厅的环境非常好,菜做得还可以。
吃过午饭打车回酒店休息,结束大理第二天的行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