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自驾游黑河 领悟北安(点击文字观看视频)
2023年8月27日,绥化小短腿儿开始了自驾游黑河之旅,很多大神的攻略里游,黑河只用了三天,而我却走了半个月。我把黑河看透了吗?远没有。恰恰越是走近她,越是发现对她知之甚少,比如北安。
初见北安,我写的是南门小镇,云中通北;写的是乌裕尔河拒嫩江,嫁扎龙,匿其踪,隐其尾。走近北安,我才发现,要写北安,就不能只写北安。要写省会,写中枢;写供给,写兵源;写军政学校,干部摇篮;写北国枪城,塞北延安。
在黑龙江省委旧址博物馆里,一幅旌旗猎猎、豪情激荡的历史长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援助下,向东北大举用兵,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为此,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北安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红色焦点。
受党派遣,1945年开始,东北抗联干部和晋察冀、延安等老根据地干部陆续来到北安,来自当时党中央的延安的干部就达数百人之多。他们在北安领导创建了老黑龙江省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完整的省级人民民主政权,也是北满地区树起的第一面红旗,北安的历史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一封封电报、一个个指令、一份份文件,从北安发出,以这里为中心的老黑龙江省根据地,被打造成一块土地改革的试验田,一片民主政权建设的示范区,一个支援前线的大基地,为支援东北乃至全国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北安博物馆,我看到了黑龙江日报社旧址的标识,第一次知道《黑龙江日报》1945年在北安创刊,最初的四位采编人员都是延安干部团成员。这是全国创刊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省级党报之一,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重大宣传舆论作用。1949年9月,毛泽东主席亲笔挥毫,为《黑龙江日报》题写了报头。现在博物馆的院子里还陈列着当年报社使用的印刷机。
延安干部团来到北安后,为了培养新的干部人才,在北安创办了东北军政大学、东北工兵学校等十余所军政干部学校,按延安模式开展教学与培训,培养了数万名干部和专业人才。学员们来自四面八方,又奔向四面八方,投身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建设。由毛主席亲笔题词的萌芽师范学校,培养了我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和第一个女子拖拉机队。梁军的形象后来被印在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1元券上。
老黑龙江省作为稳固的后方,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黑龙江人民躬身入局,倾其所有,保供前线。他们做军鞋、晒干菜、出车队、抬担架、救伤员,样样工作走在前列。
前线需要战士,两年间17万龙江儿女披上戎装奔赴战场,成为四野百万大军中的主力。部队需要粮食,整个东北局机关和主力部队,黑龙江扛下三分之一。在往前线运送弹药物资的专列中,有3名北安铁路局司机,遭敌机轰炸壮烈牺牲在辽西前线,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前线需要枪械,北安庆华工具厂的工人们昼夜不息,赶制50式冲锋枪35.8万支陆续送往朝鲜战场,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北安庆华工具厂,从1950年建厂到改革开放后隐于历史,共生产枪械900余万支,可装备800个步兵师,为祖国的国防工业立下赫赫战功。
这就是隐匿在历史里的小城北安,而关于历史已渐渐不为人知。就连她所隶属的黑河市与黑龙江省都默默封存荣耀,按照时代的安排上下进退。可是黑龙江人都知道,黑河市区的王肃街,北安市的赵光镇,逊克县的延龄街,五大连池市的青山街道,以及黑龙江省几乎每个城市都能看到的靖宇小学、尚志小学、一曼小学,每个城市都能看到的烈士陵园和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谁。
黑龙江人很低调,关于贡献和功绩很少提起,但却把革命先辈的名字镌刻在太平盛世的每个角落里,把红色基因刻在每一代黑龙江人的骨子里。黑龙江人不会说,只会做,所以黑龙江人赢不了网络暴力。黑龙江人血脉里传承的,是先辈们的信仰与执著,是国家和人民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无私忘我,所以黑龙江人从没有输过民族大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