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武隆微发布】
作者:郑立
恰似一张随山赋形的古筝,归原小镇位于仙女山南坡的荆竹村,松杉契阔,绿翠倾诉,峦壑回鸣,弹拨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柔弦,天籁之音泊满了温软的时光。2015年夏天,寻美武隆的企业家范鲁峰邂逅了荆竹村。
归原小镇。
荆竹村最高海拔1300米,森林覆盖率达75%,有“云上荆竹”之美誉,原生态的森林、草场、溪流、峰峦、天坑、峡谷、峭壁荟萃如锦,古意苍茫的远山与彩霞相映,婉转嘀咕的山鸟与翠林成趣,老农荷锄蹒跚而归,孩童光着脚丫跑在小路上,还原了范鲁峰的梦境。就在这里建造他心中的世外桃源、山野里的童话——归原小镇。
仙女山街道荆竹村。资料图
“修一条回去家乡的路,回归本原,发现我们原来的样子。”范鲁峰选择了荆竹村。小镇占地3000余亩,延续自然的天赋秉性,展现独特的民俗生活方式和建筑特色,极力减少人为干预,几乎让每一棵树都保留了下来,最大限度地呈现荆竹村原生态之美。
归原小镇玻璃房子。资料图
小镇接待处的前身便是一座百年老房,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修复了石墙、灰瓦、木窗,新建夯土、玻璃、钢构的现代空间,形成新与旧的对话,远与近的耳语。小镇标志节点之一的天空餐厅,用天坑旁的老宅改造而成,毛石还原了院落,还在缓坡边架起了一片木质平台,将游人的脚步延伸崖边,翘望之处,小雁窝、大雁窝落入画境。
范鲁峰引入现代创意再造公共文化空间,把当代艺术设计融洽于古村老舍,既保护了本色的文化品味与乡土温情,又满足了游人怀旧、探奇、觅幽的归原心绪,任当代的创意活化古朴的乡愁。
归原小镇芷芯堂餐厅。资料图
归原小镇激活荆竹村,成就了荆竹村。
2017年
荆竹村大胆探索“旅游+N、N+旅游”发展模式,注重亲民性、参与性、在地性、生态性、功能性,融入环境、融入游人、融入乡村生活,规划建设4A级乡村旅游特色景区,归原小镇成为了核心区。挖掘提升民俗、非遗、农耕和塘路驿站等特色文化内涵,建成了非遗文化传习所;举办刨猪节、皮影戏表演、蜡染传艺、竹编秀等民俗活动,归原小镇演绎了荆竹村返璞归真之美。
2019年
荆竹村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2022年
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入选《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2023年
接待游客超过55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10元;
2024年
以《一二三产业“+旅游”助推乡村发展蝶变》,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列”名单,入选全市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星级示范村”。
2025年
归原小镇潜心打造“坚韧、向上、忠厚、友善”的荆竹特色文化品牌,全力推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6月,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荆竹村忝列其中。
“最佳旅游乡村”颁奖现场。资料图
我第一次走进归原小镇是2023年3月,参加首届“百味武隆”美食品鉴活动。来自武隆餐饮业的数十位大厨在归原小镇竞秀厨艺,推出了蕨粑炒腊肉、碗碗羊肉、手抓羊肉、烤牛头、酸汤鱼、烤乳猪等上百道美味佳肴,迷住了游人,也征服了我。
中国烹饪大师、中式烹饪高级技师吴远模真言烁烁:“浓酽乡愁,百家珍味,吃在武隆,尽寓于精、美、情、礼的丰腴内涵之中;旖旎归原小镇与百味武隆互为美衬,饮食之美,风光之美,大美武隆。”
之后,我每次走进归原小镇,都会去“无有图书馆”看看,咂味那句温润的题语:“归原,美好你的未来生活。”或到归原茶馆坐坐,静心感受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人生真味。也会走向小镇的最高处,走近刻有“民富国强”楣联的石门坊,念读一遍石柱上“修仓储谷献四化,挖洞积粮为反霸”的门联,任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悠悠岁月氤氲在我的心扉,然后挑一把石坝边的木椅坐下,让绿树、清风、阳光、远山、流云为我布景、装帧,漫叙归原小镇,满目画意,清逸入诗。
“无有图书馆”一角。资料图
归原茶馆。资料图
走进归原小镇,我仿佛走入了古远的梦境。“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的隐逸之曲弹拨心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的清心之韵涤肺濯肠。犹如倾听一张武隆漫叙的古筝,总有一种时光透入心骨,真实不虚。
编辑/史坪萍 校对/况敏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