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很蓝,阳光很暖, 与美丽的东山岛说再见,启程出发前往泉州,车程约3小时,入住泉州市丰泽区绿泉酒店(美食街店)。

也许是春节假期刚结束,白天的美食街有些冷清,开业的餐馆并不多,中餐寻味泉州特色的面线糊,熬煮出闽南特有的人间至味,回味无穷。








泉州曾是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让无数东西方商船往来,带来了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也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一、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西街
泉州因为古城形似锦鲤,又被称为鲤城。从入住的绿泉酒店徒步约30分钟左右至古城泉州。








1.骑楼式商业街区
“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泉州中山路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在这里不经意间就跌入了一幅流动的历史长卷中,红砖古厝与骑楼老街交相辉映,仿佛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择一茶楼小坐休息,茶楼旁边是泉南基督教堂。









由中山路经钟楼步入热闹非凡的西街,顿时陷进人潮汹涌的人流之中。今天是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没想到古城泉州的游客依然是人山人海。泉州有“半城烟火半城仙”之称,是因为其完美融合了市井生活的繁华与多元宗教文化的神秘。古城泉州初印象是人从众美,我已迷失于古城泉州的半城烟火中。













2.美食与簪花
古城泉州中山路、西街闲逛一圈下来,感受古城繁华的商业底蕴。

暮色深沉中华灯初上,晚风丝丝吹,夜色惹人醉,却有些寒气,一碗暖暖的花生汤冲入蛋花,顿感人间至味。






泉州的半城烟火一半是迷醉在各色各样的美食中,另一半则是迷醉在满城的簪花里。簪花旅拍的体验馆和簪花的人群比比皆是,今世簪花,世世漂亮,寓意着勇敢奔赴与热爱。




夜色阑珊,在灯笼的暖光里体验国潮之都,品味烟火泉州。




3.刺桐泉州,民俗文化
刺桐树是泉州的市树,刺桐花是市花。五代泉州永春人留从效为清源军(即泉州)节度使(后封晋江王),治理泉州17年,重新加版修筑泉州城,命人沿着四面城墙环植刺桐树。于是,“刺桐”也成了泉州的代称。宋元中国看泉州,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刺桐港”驰名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大港。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泉州灯彩是南方花灯的典型代表,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等闻名于世。

泉州木偶戏,即泉州提线木偶戏,是古老珍稀的汉族戏剧剧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音是两汉、晋唐和两宋等朝代一批批入闽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乐文化带入泉州,与当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







漫步在古城的街巷间,感受着时光深处的烟火与千年风雅。
二、古城寻味
泉州小吃品种非常丰富,蕴藏着岁月的故事与温暖。





面线糊以细面线、番薯粉为主要原料,细若银丝,入口即化,味道鲜美,经典搭配油条,口感丰富。

花生汤为甜品,选用新鲜花生仁,熬至花生烂透,汤色乳白,入口即化,甘甜滋补。

姜母鸭为泉州的一道特色美食,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姜母鸭店。


在繁华的商业底蕴、多彩的民俗活动以及丰富的美食文化中感受泉州的半城烟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