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什么年代了,自驾游路过省道,还会存在被强收费的乱象?
前不久,身边一位酷爱自驾游的朋友在网上诉苦:“我自驾滇藏线,在虎跳峡遇到了现实版‘此路是我开’——省道上突然杀出个收费亭,说得买120元门票。”
景区工作人员说:“这段路算景区里的,要么买票,要么半小时跑完23公里,超时补票,路上不准停车拍照。”
我朋友无奈说道:“23公里山路,半小时得开46公里/小时,这路段全是悬崖急弯,速度还不能开太快!合着我要么当“赛车手”,要么当“冤大头”?这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
一、景区在省道收费是否是真的?吐槽的人并不少
我回家上网查了查,发现这事儿真不是我朋友一人遇上的。
某旅游论坛里,光今年就有200多个帖子吐槽:有人为了不超时,在弯道超车差点坠崖;有人停车拍个金沙江,被追着要补票;还有人绕路200公里,就为了跟这收费亭“赌气”。
当地文旅局倒是回应了:“收的是景点门票,不是公路费。”这话听着耳熟不?就像你路过邻居家菜地,邻居说“你看了我家菜叶子,得给买菜钱”——问题是,菜地在路边,我走我的路,凭啥强迫我为“看一眼”买单?
更绝的是,我查了下省道S209的档案,这路是2018年国家拨款修的,纳税人的钱砸进去40多亿,修好是为了方便老百姓出行,结果现在成了景区的“摇钱树”。
有网友调侃:“合着我们交税修的路,还得再交钱才能走?这波操作,羊毛薅得比羊都疼!”
二、为啥敢这么干?背后的账得算清楚

要说景区胆儿这么肥,不是没原因的,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老司机给你扒三层:
第一层:地方和企业绑在一条船上
虎跳峡这景区,早就被当地打包给了一家旅游公司。据说合同里写着,景区收入大头归公司,小部分给地方当“分红”。
2023年光门票就收了1.2亿,你说这钱谁舍得放手?就像村口小卖部承包了村口路,能不琢磨着多收钱吗?
第二层:当地太依赖旅游“救命钱”
迪庆州那边,经济不算富裕,旅游业占了GDP的三分之一还多。就像家里指着一个孩子赚钱,难免有点“护犊子”——景区想多收钱,地方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暗中撑腰。
有内部人说,这收费亭都立了5年了,投诉电话快被打爆了,就是管的效果不明显,你说怪不怪?
第三层:打擦边球钻空子
他们聪明就聪明在,不直接说“收公路费”,而是把23公里省道圈进“景区范围”,美其名曰“买门票才能看风景”。
但去过的都知道,这个路段的金沙江、雪山景,本来就是路边的自然景观,又不是景区花钱造的。
就像你站在路边看月亮,突然有人跳出来说“月亮是我家的,看一眼10块”,这不扯吗?
三、这么干,坑的可不止游客
说真的,这事儿不光糟心,还藏着不少雷:
1.先坑安全
我问过跑这条线的货车司机,他们说为了不超时,很多小车在弯道超车,去年就出了两起翻车事故。
有个司机吐槽:“我拉着一车水果,为了赶时间,刹车片都快磨没了,这哪是过路,是闯鬼门关!”
2.再坑口碑
现在某点评平台上,虎跳峡的差评快堆成山了。有个广东大哥写:“开车3000公里来看景,结果先被拦路‘打劫’,风景再好也没心情了,这辈子不会再来。”当地民宿老板也愁:“今年客人少了三成,都怕被坑,我们跟着遭殃。”
3.最坑规矩
国务院早就明文规定,公路上不准乱设卡收费。结果到这儿,规定成了“纸老虎”。
有网友说得扎心:“今天虎跳峡能拦省道,明天是不是村口小路都能圈起来收费?规矩要是成了橡皮筋,谁都能拽一把,那咱出门还踏实吗?”
四、这事儿就没解了?看看别人是怎么改的

其实不是没先例。
前几年,泸沽湖也存在省道设卡收费的现象,被骂上热搜后,当地赶紧改了:过路车免费走,想看湖景再买门票。
五台山更直接:把省道上的收费亭全拆了,景区门口单独设检票口,游客反而多了三成。
虎跳峡真要改,办法多的是:比如在观景台设单独检票口,路过的车爱停就停,想看景再买票;或者学丽江,搞点漂流、徒步线之类的新花样,别老盯着过路费薅羊毛。
五、最后,我想再唠几句
说到底啊,旅游靠的是口碑,不是“拦路收费”。你把路让开,把景做好,游客自然愿意来;可要是一门心思算计怎么从过路车里抠钱,最后只能是砸了自己的招牌。
最后再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老百姓出门旅游,图的就是个顺心。
虎跳峡的景是真漂亮,要不人家大明星李现还专门去拍照打卡呢。金沙江奔涌的劲儿,看着就让人心里敞亮。可别让这些糟心事,坏了这么好的风景,寒了大家的心。
温馨提醒:本文部分配图系网图,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今日互动】对于虎跳峡景区在省道收费这个事儿,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