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价值240元的门票和索道票都免了,这趟游玩很划算。”近日,北京高考生李琦告诉记者,7月初他与同学到四川西岭雪山开启了一场毕业旅行。在西岭雪山景区,他们出示准考证和身份证,实现免费畅玩。中高考结束后,多地景区推出凭准考证减免门票等优惠活动。记者了解到,部分景区优惠力度大、配套设施和服务良好,但也有一些景区存在审核繁琐、二次消费成本高等问题。(7月28日《工人日报》)
景区面向中高考毕业生推出门票减免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文旅市场的创新营销策略,也是行业从“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的积极实践。从吸引年轻客群的角度来看,这一政策成效显著。它不仅为毕业生节省了开支,还让景区与年轻人建立了情感纽带,优化了游客年龄结构,提升了品牌的长期影响力。
然而,在这看似诱人的优惠政策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景区仅免除了首道门票费用,而进入景区后的内部交通、游乐项目、餐饮等仍需额外付费。这样一来,毕业生的实际旅行花费并没有显著减少。对于预算有限的毕业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变相的消费压力。此外,审核流程的繁琐也给毕业生带来了诸多不便。一些景区要求毕业生同时出示准考证和身份证原件进行核验,导致现场排队时间较长。这不仅浪费了毕业生宝贵的旅行时间,也影响了他们的旅行体验。
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景区在执行优惠政策时,还存在身份信息泄露的风险。有毕业生反映,在核验身份信息后不久,便接到了旅行社的推销电话。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毕业生的个人隐私,也让他们对景区的信任度大幅降低。这些问题充分表明,部分景区在推出优惠政策时,缺乏对配套体验的重视和规划,导致优惠政策难以真正惠及毕业生。
景区免门票政策应是一块吸引游客的“敲门砖”,而非一次性的“一锤子买卖”。景区应构建“体验-产品-服务”三位一体的运营体系,以提升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开发差异化体验项目方面,景区可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独具匠心的内容,让毕业生在游玩的过程中既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又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设计社交互动场景方面,景区可以提供航拍、跟拍等增值服务,满足毕业生记录美好瞬间的需求。在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景区吸引力方面,景区可以引入AI导览、VR技术等,为毕业生提供更加便捷、有趣的游玩体验。
毕业生门票优惠活动,是景区与毕业生之间的一次“双向奔赴”。景区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应拿出诚意,在优化审核流程、控制二次消费、提升配套体验等方面下大力气,确保优惠政策真正落地见效,让毕业生们既省钱又省心。只有这样,景区才能抓住毕业旅游季的黄金窗口期,实现与游客的双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