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古镇和河南省滑县道口古镇——两个由古老运河连接的千年古镇——携手开展了一系列的大运河沿线文旅推广活动。
“天津与河南同为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资源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发展处副处长段建斌说。
广大游客争相观看杨柳青古镇的运河激光秀表演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副处长王立国说:“天津有着物资集散与海河联运的功能,近代成为了中西文化交融的一座港口城市;而河南滑县是历史上中原粮仓向北方输送物资的中转站,道口古镇因运河商贸繁荣获称‘小天津’。”
“希望通过大运河这条千年纽带,让古镇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他说。
杨柳青古镇戏台上精彩上演根据年画故事创作的戏剧《游船借伞》
杨柳青镇自古有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剪纸、杨柳青风筝等非遗资源,而滑县拥有道口古镇年画、秦氏绢艺、道口锡器等其得天独厚的非遗技艺,被列入各级非遗名录的项目有257项,已成为运河文化传承的活态载体,他补充道。
滑县木版年画与杨柳青木版年画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看上去精致、富态,而我们的木版年画笔触相对粗犷、随意,大多与民俗相关,基本上逢年节祈福才会用到。”滑县木版年画第二十七代传承人李鹏亮说。
游客争相观看根据杨柳青年画创作的戏剧《游船借伞》
天津杨柳青年画作为天津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已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自2024年,西青区将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前瞻布局,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有不少国际友人慕名而来。”天津市西青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任震怀说。
游客在观赏杨柳青古镇年画里光影交织的美景
去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在马来西亚国家人才资源局代表团参观访问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时,其文创作品中经典的非遗元素、创新的艺术形式和酷炫的律动风格,获得代表团成员的一致赞赏。
蓝天白云下的杨柳青古镇一角
杨柳青画社社长刘岳表示,讲好中国故事,是天津杨柳青画社的使命与责任。
近日,由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团队骨干教师、达沃斯论坛及上合峰会志愿者代表组成的研学队伍走进杨柳青古镇,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与实践,搭建起语言服务与文旅发展的合作桥梁,探索文化传播新路径。
学院翻译团队带头人于杰教授说,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在国际舞台上讲好“杨柳青故事”,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灯火璀璨、游人如织的杨柳青古镇
西青区以其独特文化资源和创新传承方式,不断推动传统文化活化与发展,这个夏天,杨柳青古镇景区推出“循古觅今·十式消夏”消夏避暑体验季活动,包括音乐会、NPC表演、水上实景演出等十种消夏方式。
对于八月底即将在天津召开2025上合峰会,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冰也表示:“我们将做好上合组织峰会筹备各项工作,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优化文旅服务。”
上合峰会的召开将为天津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古镇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闫东洁 | 魏倩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